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带着青春的力量,也带着对自我的探索,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感动青春“探究活动,邀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归根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为国家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等不懈努力。他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材料二: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挑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感动青春】
(1)杨振宁、邓稼先、徐悲鸿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感动了我们?
【感动同途】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两位科学家“千里共同途”的感人经历,启示我们应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至少回答两点)
【感动追星】
(3)“追星”当“追”科学家。假如你是杨振宁的“粉丝”,你应怎样像他那样培养创造潜能?(至少回答两点)
【青春感言】
(4)读过徐悲鸿的故事同学们很气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请你以“青春和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感言。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③字数不少于100字
【感动宣传】
(5)七年级(1)班班委打算开展“感动中国•感动青春”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对宣传活动的形式进行设计。(至少回答两种形式)
【答案】(1)爱国、自强、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
(2)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3)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4)自信有利于我们坚定信心和希望,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珍惜青春时光,勤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质疑,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热心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5)以“感动中国•感动青春”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
(2)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3)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4)自信有利于我们坚定信心和希望,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珍惜青春时光,勤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质疑,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热心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5)以“感动中国•感动青春”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小格参与了学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举办的手抄报比赛,在其中的“爱国”板块,他可以选择的诗句有( )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②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发布:2024/12/28 2:30:1组卷:1引用:2难度:0.7 -
2.2019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有人奋战在建设工地,有人忙碌在扶贫一线,他们用劳动为祖国添砖加瓦,他们用汗水为百姓排忧解难,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光荣。这个节日,让我们为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点赞。看到这则新闻,最能完整表达你内心情感的是( )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23引用:2难度:0.8 -
3.建国初期,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 )
①心怀爱国之情
②以大局为重,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③为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
④在国外已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发布:2024/12/28 2:0:1组卷:15引用:5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