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是抗病、抗虫和耐盐等一系列有利基因的种质资源库。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疣粒野生稻(2n=24)则对它具有高度抗病性。疣粒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02428(2n=24)虽然染色体数相同,但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为了向栽培稻02428转移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育种工作者在这2个种之间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将栽培稻正在发育的种子 消毒消毒(灭菌/消毒)后接种于含一定比例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和0.7%琼脂粉的MS培养基上诱导 脱分化脱分化过程,产生愈伤组织,并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愈伤组织接种于特定的液体培养基进行100r/min的振荡培养,每星期传代一次。
(2)收集悬浮培养物加入 纤维素酶和果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液去壁,获得原生质体。用IOA(IO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处理栽培稻原生质体15min,培养5~8d后能够完全抑制细胞分裂(细胞仍存活)。用同种方法获取疣粒野生稻的原生质体,用一定强度的X射线下照射造成染色体的随机消减,处理后的原生质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细胞仍存活)。
(3)将处理过的2个亲本原生质体按1: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化学促融剂。由于杂种融合细胞 可通过代谢互补可恢复分裂能力可通过代谢互补可恢复分裂能力,会再生许多细胞团,最终经 再分化再分化发育为多株再生植株。挑选再生植株的新鲜根尖,经解离和漂洗后,进行 染色染色和 制片制片,然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对体细胞杂种系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记数,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的数目在27~38条之间(杂种细胞含有栽培稻02428全部的染色体)。
(4)以白叶枯病PX061和PX079为供试病原菌株检测植株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选取体细胞杂种和2个亲本每个植株上部的6片完全展开叶进行接种,14d后测量病斑长度。结果如表。
表1 亲本和体细胞杂种株系对2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接种的抗性反应
菌株 | 接种植株 | R | S | ||
植株数 | 病斑长度/cm | 植株数 | 病斑长度/cm | ||
PXO61 | 体细胞杂种系 | 27 | 1.25 | 35 | 17.66 |
02428 | 0 | - | 10 | 19.14 | |
疣粒野生稻 | 10 | 0.86 | 0 | - | |
PXO79 | 体细胞杂种系 | 30 | 0.99 | 33 | 17.49 |
02428 | 0 | - | 10 | 21.39 | |
疣粒野生稻 | 10 | 0.72 | 0 | - |
17
17
个杂种植株对2个接种的菌株都表现为抗病。这些杂种植株中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并不完全相同,说明 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②之前的研究发现,若对疣粒野生稻不进行X射线照射而是直接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的体细胞杂种不仅没有把双亲的优点结合起来,甚至失去了它们各自原有的有益特性。据此分析X射线处理疣粒野生稻随机消除大量染色体的优点是
防止疣粒野生稻其他性状(或基因)对栽培稻的优良性状造成干扰
防止疣粒野生稻其他性状(或基因)对栽培稻的优良性状造成干扰
,缺点是 可能将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消除(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
可能将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消除(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
。③获得的抗性杂种多数都表现为不育,原因主要是
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
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
。【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
【答案】消毒;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脱分化;纤维素酶和果胶;可通过代谢互补可恢复分裂能力;再分化;染色;制片;17;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防止疣粒野生稻其他性状(或基因)对栽培稻的优良性状造成干扰;可能将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消除(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6引用:1难度:0.9
相似题
-
1.如图示植物细胞融合及组织培养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0:1组卷:24引用:3难度:0.8 -
2.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于贮藏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形成原生质体C的过程中,常使用的诱导剂是
(2)由细胞D得到愈伤组织的过程叫作
(3)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上述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相比较其优点在于发布:2024/12/31 2:0:1组卷:3引用:3难度:0.7 -
3.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2:0:1组卷:28引用:1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