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实验 组号 | 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 |
Ⅰ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75 | 75 | |
Ⅱ |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65 | 65 |
Ⅲ | 10min后 | 50 | 25 | |
Ⅳ | 15min后 | 40 | 0 |
低
低
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
胞吐
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特异性受体
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
抑制
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
bcd
bcd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
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答案】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bcd;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22引用:14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表示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2引用:5难度:0.7 -
2.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低于阈电位)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突触后膜)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18 7:0:1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3.如图表示电刺激轴突上某一点后,该神经细胞轴突膜外某一时刻的电位示意图,在A、B两点连接上一个电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16 19:0:2组卷:11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