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进行自花传粉“超级稻”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
Ⅰ研究发现水稻的 7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Dd 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 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 基因控制低产性状。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7 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图1所示),请据图1分析回答: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分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分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若要确定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7号染色体上,请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D基因的位置(请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
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
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
,将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产量,统计性状分离比;②若子代均为
高产植株
高产植株
,D 基因在 7 号正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高产植株:低产植株为 2:1,D 基因在 7 号异常染色体上;(3)经实验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低产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
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一极
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一极
。(4)若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假设产生配子时,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高产:低产=8:3
高产:低产=8:3
。Ⅱ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1)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2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
细胞数目减少
细胞数目减少
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所致。(2)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单株)叶片宽窄,统计得到野生型118株,窄叶突变体41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
隐性
隐性
性状。(3)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
由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
密码子对应
密码子对应
序列,该基因突变不会
不会
(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翻译提前终止
。(4)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c
c
发生了突变。a.Ⅱ
b.Ⅲ
c.Ⅱ和Ⅲ同时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答案】染色体结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分;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高产植株;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一极;高产:低产=8:3;细胞数目减少;隐性;密码子对应;不会;翻译提前终止;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8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80引用:18难度:0.9 -
2.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21:30:1组卷:50引用:4难度:0.7 -
3.通常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中青蒿素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4 8:0:2组卷:42引用:4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