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今古是非,尔①何能居我上?”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豪端②,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③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注释】
①尔:你。②豪端:毫毛的末端。比喻细微的事物。豪,同“毫”。③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也就如同这世上有宾客,(他们)对主人有什么益处?
(1)五官中还有谁没有发言?请你照样子把对话补充完整。
曰:“尔何能居我上?”
曰:“
我能听声辩位,若无耳,寂静无声
我能听声辩位,若无耳,寂静无声

(2)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五官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B.眼睛作用最大,其他的也不可或缺。
C.眼睛、嘴巴只看到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
D.在集体中要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3)根据短文内容,仿照《手指》的写法,从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鼻子在脸上的位置虽然得天独厚,位于脸部的正中,但因其体型突出,所以一旦受到外力侵害,必定首当其冲。鼻子的工作环境有时是非常艰苦的。厕所和下水道中弥漫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药水和工厂废气散发的气味令他窒息,也只能他独自消受;食物是否变质也只能他来确定。可能只有感冒鼻塞时,他才能获得短暂的休息。
鼻子在脸上的位置虽然得天独厚,位于脸部的正中,但因其体型突出,所以一旦受到外力侵害,必定首当其冲。鼻子的工作环境有时是非常艰苦的。厕所和下水道中弥漫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药水和工厂废气散发的气味令他窒息,也只能他独自消受;食物是否变质也只能他来确定。可能只有感冒鼻塞时,他才能获得短暂的休息。

【考点】拓展延伸内容理解
【答案】口;耳;耳;我能听声辩位,若无耳,寂静无声;B;鼻子在脸上的位置虽然得天独厚,位于脸部的正中,但因其体型突出,所以一旦受到外力侵害,必定首当其冲。鼻子的工作环境有时是非常艰苦的。厕所和下水道中弥漫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药水和工厂废气散发的气味令他窒息,也只能他独自消受;食物是否变质也只能他来确定。可能只有感冒鼻塞时,他才能获得短暂的休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12 14:0:1组卷:46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
    ①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②以:把。    ③欲:想,希望。      ④乃:于是。    ⑤知:明白。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庐:
     

    ②人问其故。故:
     

    ③即遣还外。遣还:
     

    发布:2025/3/13 5:0:1组卷:50引用:2难度:0.6
  • 2.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
     
    》。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也(穿透)
    C.吾矛之(好处)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④其人弗能应也。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A.言过其实的人。
    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
    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
    (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发布:2025/3/12 20:30:2组卷:90引用:3难度:0.3
  • 3.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此不为
     
    ?”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孔子不能决也。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及:
     
     ②探汤:
     

    (2)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3)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4)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发布:2025/3/12 22:0:1组卷:24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