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轻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因表土层含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化物质,俗称“黑土地”。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著称,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黑土地自然肥力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先后采取了玉米-大豆轮作等多项黑土保护措施,已获得了初步成效。图1为我国土地的分布,图2为土地景观图。

(1)简述气候条件对我国东北土地形成的有利影响。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
(3)说明大豆-玉米轮作对提高黑土肥力的作用。
(4)简述东北黑土保护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0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森林关键在于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位于西城区菜市口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核心区首个城市森林公园。园中共种植79种木本植物、32种草本植物,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占80%以上。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果实和巢穴;改善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出一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得以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图1是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图2是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泡桐:喜光、耐旱,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山地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均能生长良好。
    榕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旱,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砂质土中也能生长。
    樟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温度不得低于0℃。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红壤、黄壤中生长良好。
    紫丁香: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要求不高。
    (1)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是适应其共同生活环境的结果。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特点有
     
     
    ,表1中的四种树木属于广阳谷乡土树种的是
     
     
    ,你的判断理由是
     

    (2)《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中明确提出,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80%,请你说出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3)列举“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给自然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变化有
     
     
    ,由此看出,该系统最终可以增加
     

    (4)参考图2,说明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的修建对当地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至少答出两点)

    发布:2024/11/24 2:0:1组卷:10引用:1难度:0.4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靖河地处甘肃省古浪县东南部大靖盆地,是石羊河八大支流之一,发源于祁连山东部毛毛山北麓,由支流大直沟、酸茨沟、杀子沟、庄浪沟组成,主河道全长约45km,河水并入大靖水库后,又经大靖峡出山口流入平原,消失于海子滩、腾格里沙漠。大靖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2.2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27mm。2012年,分布在祁进山东部乌鞘岭地区的植被面积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24149km2,海拔2700m以上地区的草甸面积与19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852.76km2。图示意大靖河流域地理概况。
    (1)简述大靖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大靖河支流都以“沟”命名的原因。
    (3)说明乌鞘岭东部植被大面积减少对大靖峡水库产生的影响。
    (4)请为减轻人类活动对祁连山东部山区植被的干扰,提出合理措施。

    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9引用:2难度:0.5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区发育出槽形风蚀坑,主要形成过程是:风蚀裸地→土层破坏→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往往在固定风蚀坑阶段,风蚀坑底部会发育植被,但人类活动又会引起风蚀坑的变动,如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其消亡。如图为槽形风蚀坑景观。

    (1)简述槽形风蚀坑发育的自然形成过程。
    (2)说明图示风蚀坑底部发育植被的原因。
    (3)分析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其消亡原因。
    (4)针对减少人类活动对沙质草原风蚀坑的扰动,试提出合理的措施。

    发布:2024/11/27 11:0:1组卷:1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