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原因是F1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F1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进而影响产量。水稻的花非常小,人工杂交难以实现。因此雄性不育(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水稻植株常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2)不育系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如图)。其中细胞核中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且R对r显性;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上述细胞质与细胞核可组成66种基因型的细胞。四种基因的关系中,R能够抑制S的表达,即基因型为S(RR)的水稻表现为雄性可育雄性可育;当细胞质基因为N时,无论纸胞核中含有可育基因还是不育基因,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所以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S(rr)。

(3)现有与育性有关的四个品系水稻:N(RR)、S(RR)、N(rr)和S(rr)。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通过自交来延续,无法用于之后的杂交育种。请选出相应的亲本即父本N(rr)N(rr),母本S(rr)S(rr),制备雄性不育系。
(4)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光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相关控制基因为核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
不同光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
短日低温 | 短日高温 | 长日低温 | 长日高温 |
41.9 | 30.2 | 5.1 | 0 |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
RNA
RNA
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是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由此可见雄性的育性可随光温条件而发生转换,长日高温
长日高温
条件下的水稻常作为母本用于生产杂交种。【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答案】F1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6;雄性可育;S(rr);N(rr);S(rr);RNA;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长日高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3引用:1难度:0.9
相似题
-
1.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80引用:18难度:0.9 -
2.通常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中青蒿素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4 8:0:2组卷:42引用:4难度:0.7 -
3.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21:30:1组卷:5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