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宋]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朝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东府:位于金陵城中,曾是东晋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黍离麦秀: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当年的宗庙宫室长满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黍离》。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麦秀》。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王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王朝兴亡交替、创业艰辛而难以守成的历史事实,引发怀古之情。
B.王诗颈联虚写,以丰富的想象述说前朝旧事,“东府”“后庭”的典故,表达对荒淫逸乐以致亡国的感慨。
C.王词上片绘景,以“登临送目”统领全篇,勾勒了水、陆、空的壮阔场面;下片怀古抒情,表达深沉之叹。
D.两首怀古之作体现了作者的学识,也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可见作者的睿智和匡时忧国的怀抱。
(2)两首诗歌同为金陵怀古,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考点】咏史怀古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0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
    满庭芳•赤壁矶头
    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临皋亭下,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波。
          登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州上、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赤壁,虽感此处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
    B.上阕用典,“风流处”化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处境,“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用法相似。
    D.本词上阕写景,景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皆为登临赤壁所作,两首词在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3:30:1组卷:19引用:8难度:0.6
  •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江而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本”字则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结局。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也是枉费心机;“眼里已无吴”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C.“兵销炬影东风猛”所写内容与苏轼的“樯橹灰飞烟灭”词句同说一事;杜诗用此句写曹军的失败,为作者抒发历史沧桑之情作铺垫。
    D.“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写作者联想到苏轼泛赤壁的遗事,蕴含着怅惘之情,呈现出豪放雄奇的诗风。
    (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

    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诗人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继而具体写其人情态,大有神往和迷惑交驰之感,起笔高远,气势震撼。
    B.诗中借“白兔捣药”“嫦娥奔月”的神话,反映了诗人举杯对月、与月共饮的欢欣,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气氛。
    C.诗人运用想象,笔触纵横恣肆,描绘了海天景象,集中体现了对宇宙、历史及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寓意深广。
    D.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又神秘的月,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形象。
    (2)诗人“把酒问月”化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问月”之意但又有不同,试对这两者异同加以品析鉴赏。

    发布:2025/1/1 4:0:1组卷:6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