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兼爱》中孔子提倡“仁爱”,墨子提倡“兼爱”,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①两者都主张“仁”。
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倡推己及人,仁者爱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施“仁”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仁”的思想,孔子十分注重和提倡“仁”。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也称之为“仁”。墨子在《兼爱下》中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意思就是说作为仁者,必须做出对天下有利的事情,除去对天下不利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黑子的“兼爱”也是十分注重“仁”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儒、墨两家都注重“仁”,这是他们两家的一个相同之处。
②两者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利”指的是“小利、私利”,可见孔子对私利是持否定态度的,孔子是反对私利的。在谈到大臣如何辅助君王的事情上,孔子认为:大臣要用忠心辅助君王,但是这种忠心并不是毫无限制和依据的,大臣侍奉君王要以仁义和道德作为标准,要行“利民、安民”之事,“害民、乱民”之事不可为。由此可见,孔子重视的并不是君王或者某个人的私利,而是他所代表的国家之利、全体国民的公利。因此,孔子提倡公利是显而易见的。而墨子的“兼爱”以追求公利为目标则更为明显。墨子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所说的“利”指的就是国家之利、万民之利、天下之利。同时,墨子是坚决反对私利的。他认为:自利心越重,离达到仁义的标准就越远,罪行就越大,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任其发展下去,天下就会大乱。因此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墨子所说的“小”是指“小利、私利”,“大”是指“大利、公利”。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提倡公利,反对私利是儒、墨两家的另一相通、相同之处。
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倡推己及人,仁者爱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施“仁”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仁”的思想,孔子十分注重和提倡“仁”。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也称之为“仁”。墨子在《兼爱下》中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意思就是说作为仁者,必须做出对天下有利的事情,除去对天下不利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黑子的“兼爱”也是十分注重“仁”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儒、墨两家都注重“仁”,这是他们两家的一个相同之处。
②两者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利”指的是“小利、私利”,可见孔子对私利是持否定态度的,孔子是反对私利的。在谈到大臣如何辅助君王的事情上,孔子认为:大臣要用忠心辅助君王,但是这种忠心并不是毫无限制和依据的,大臣侍奉君王要以仁义和道德作为标准,要行“利民、安民”之事,“害民、乱民”之事不可为。由此可见,孔子重视的并不是君王或者某个人的私利,而是他所代表的国家之利、全体国民的公利。因此,孔子提倡公利是显而易见的。而墨子的“兼爱”以追求公利为目标则更为明显。墨子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所说的“利”指的就是国家之利、万民之利、天下之利。同时,墨子是坚决反对私利的。他认为:自利心越重,离达到仁义的标准就越远,罪行就越大,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任其发展下去,天下就会大乱。因此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墨子所说的“小”是指“小利、私利”,“大”是指“大利、公利”。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提倡公利,反对私利是儒、墨两家的另一相通、相同之处。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