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播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2016年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目前,WIFI陷阱有两种:一是“设套”,主要是在宾馆、饭店、咖啡厅等公共场所搭建免费WIFI,记录用户在网上进行的所有操作;二是“进攻”,主要针对家庭WIFI,若WIFI密码密度不高,黑客破解WIFI,就可能对用户电脑进行远程控制。这警示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要( )
①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
②拒绝使用WIFI,避免受到侵害
③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正确使用互联网
④开展清网行动,严厉制裁网络黑客发布:2024/12/28 1:0:5组卷:50引用:20难度:0.7 -
2.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我们在上网时应该( )
发布:2024/12/28 2:30:1组卷:4引用:2难度:0.7 -
3.CIH、“熊猫烧香”等病毒,曾在网络上肆虐一时,给大量上网计算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病毒往往是一些自恃技术高超的网络黑客制造并散布的。对此,我们应该( )
①仿效黑客攻击网络,以毒攻毒
②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③漠然视之,因为计算机病毒危害不大
④及时向网络警察举报发布:2024/12/12 23:0:1组卷:23引用:26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