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4 20:0:1组卷:56引用:26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请概括分析本词表现了当时“同学少年”怎样的“责任”。
(1)《沁园春•长沙》中,“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古代的诗词中通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发挥联想想象,概括《沁园春•长沙》全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
(3)品读上阕中“看”领起的七句词,分析其中有哪些意象,并概括这七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发布:2024/8/9 8:0:9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墙头草
巫金余
用尽整个族群的臂力
毅然
把春天扎在高墙上请从意象内涵、修辞手法和遣词炼字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则诗歌鉴赏札记,不少于50字。发布:2024/9/9 5:0:8组卷:4引用:3难度:0.5 -
3.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意境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40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