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6月8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庆祝“世界海洋日”的到来,同时宣布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也就是世界第五大洋。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
材料二:如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三:雪藻广泛分布在低纬度的南极大陆沿海,当气温较低时,一般处于休眠状态。雪藻因富含类胡萝卜素,可吸收蓝色和紫色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其集中分布的地方会形成一个个红色小凹坑。
(1)据图描述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过程。
(2)对材料三中所讲述的“红色小凹坑”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降雨对南极海冰面积的影响。
【考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在罗斯海,受极地东风带的影响,冰筏向西北方向海域漂移;进入南大洋后,大部分海冰受陆坡流影响,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漂移;小部分海冰在罗斯环流的影响下,漂移至较低纬度海域。
(2)雪藻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获得热量,使它周围的雪温度升高;雪藻呈红色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减弱,促进吸热,化雪更快;融水下渗形成小凹坑。
(3)加速缩减。与降雪相比,降雨的温度较高,使海水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使海冰补给来源减少,积累量小于消融量;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渗透到冰裂缝中,加速海冰开裂、崩解;降水对海冰起到侵蚀作用。
(2)雪藻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获得热量,使它周围的雪温度升高;雪藻呈红色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减弱,促进吸热,化雪更快;融水下渗形成小凹坑。
(3)加速缩减。与降雪相比,降雨的温度较高,使海水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使海冰补给来源减少,积累量小于消融量;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渗透到冰裂缝中,加速海冰开裂、崩解;降水对海冰起到侵蚀作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北极地区包括北极冰原、苔原带和外侧的泰加林带。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温速率是其他地区的2倍。近年来,北极泰加林带山火、地火等野火频发。完成33~34题。
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原因不包括( )发布:2024/12/31 15:0:1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完成9~10题。
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切实有效的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发布:2025/1/25 8:0:2组卷:1引用:0难度:0.5 -
3.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将二氧化碳封存海底是为缓解全球变暖进行的一种新尝试。据研究,当把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深度为200-500米的深海时,二氧化碳将全部溶解在海水中。据此完成下题。
二氧化碳大量溶解在海水中,可能引发 ( )发布:2024/12/31 7:30:2组卷: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