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娥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告们:年高望照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囊实高士。
(1)这首诗的作者是是 CC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秦观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考点】理解诗词内容.
【答案】C;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①_______。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②_______,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
①
②
(2)概括上片景物描写的特点。
(3)下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4)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发布:2025/1/3 7:0:1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各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咽,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时,听者对音乐的心理感受。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表现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八阵图
杜 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对这首诗体裁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小令
B.新乐府
C.五言律诗
D.五言绝句
(2)对这首诗中所写的历史人物理解正确的是
A.刘备
B.伏羲
C.诸葛亮
D.周文王发布:2025/1/3 9:0:2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