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玉米喜高温,生长期较短,苗期较耐旱,此后需水量大。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相继建成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目前,河西走廊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材料二:河西走廊示意图

(1)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是 兰新兰新线,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段铁路是 西北-东南西北-东南走向。
(2)小民认为干旱是该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从图中找出一条信息来证明你的观点 赞同,图中有沙漠赞同,图中有沙漠。
(3)从气候、水分等方面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 该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成为玉米制种基地该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成为玉米制种基地。
(4)有人建议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制种产业规模,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我不赞同。因为该地没有足够的水源,容易土地沙漠化我不赞同。因为该地没有足够的水源,容易土地沙漠化。
【答案】兰新;西北-东南;赞同,图中有沙漠;该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成为玉米制种基地;我不赞同。因为该地没有足够的水源,容易土地沙漠化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6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甘肃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原因主要是( )
发布:2024/12/26 7:0:2组卷:13引用:5难度:0.9 -
2.随着我省河西走廊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缺乏、沙漠化严重的问题日益突显.以下做法即可缓解水资源短缺,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发布:2024/12/26 14:0:2组卷:152引用:6难度:0.3 -
3.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描写了河西走廊玉门关一带黄沙漫漫、将士戍边的场景,尽管河西走廊沙漠广布,但凭借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发布:2024/12/26 14:0:2组卷:58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