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茶场依靠“以草养虫”、“以草肥田”及生物防治等生产措施,多年来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和除草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茶场工人在每年4月、7月和10月各进行一次人工除草。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 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够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茶树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茶树。
(2)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食物和栖息场所食物和栖息场所。调查发现,林下茶园的蜘蛛丰富度高于常规茶园,主要是由于林下茶园的群落 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更复杂,食物种类丰富,利于多种蜘蛛生存。
(3)茶农构建了“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鸡群能食杂草、清除害虫、刨土觅食,排泄的鸡粪更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是减轻了 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
(4)某茶园弃荒的过程中,茶树下首先出现一年生杂草,再逐步演替到灌木阶段,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在灌木阶段,茶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原因是 一年生草本植物与灌木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一年生草本植物与灌木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
【答案】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茶树;食物和栖息场所;垂直结构;化肥和农药;次生演替;一年生草本植物与灌木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3引用:2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