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苏州园林(节选)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加粗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不能删去,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大多数,指概述,并不是全部。如果删去,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大多数,指概述,并不是全部。如果删去,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BB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做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 不对称的自然之趣不对称的自然之趣。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哪项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③③
①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②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③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答案】不能删去,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大多数,指概述,并不是全部。如果删去,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③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6引用:2难度:0.8
相似题
-
1.课外阅读。
微型苍蝇 苍蝇虽然招人讨厌,但是在研究人员眼里苍蝇还真是有许多“优点”。美国科学家希望能模仿苍蝇制造出一种微型的机械苍蝇。
这种“微型苍蝇”的重量只有100毫克,身长不到3厘米。在“微型苍蝇”上可以安装许多传感器和微型摄像机,如果一次把这样的“微型苍蝇”放出去数百只,甚至数千只,那么“敌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难逃法网;同时用“微型苍蝇”寻找灾难幸存者的话,效率也会更高。
尽管“微型苍蝇”前景令人鼓舞,但科学家们也承认要真正让“微型苍蝇”飞起来的确困难重重。在苍蝇的翅膀上,分布着20块功能不同的肌肉,如何模仿肌肉运动实现飞行成为研究重点。为此研究人员用了4年多时间,进行了近2000个小时的实验来弄清苍蝇翅膀是如何工作的。最终,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类似玻璃纸的原料,制造出只有10毫米长、3毫米宽、5微米厚的仿生翅膀。它能够每秒扇动150下,还让“微型苍蝇”实现了绑缚在一根细线上的半自主飞行。
研究人员说,通过高速录像发现,苍蝇飞行时的动作十分精妙。它们在飞行时并不是单纯地拍动翅膀,而是会将拍动和卷动动作一起使用,这也是今后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因此,“微型苍蝇”何时才能投入使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微型苍蝇”的用途有哪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
(3)科学家在研制“微型苍蝇”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发布:2024/7/3 8:0:9组卷:49引用:5难度:0.8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中的死神-酸雨 ①从天空落下的雨滴本来是中性的,它浇灌了土壤,滋润着庄稼。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瑞典气候学家首先发现北欧及其他北半球广大地区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它的酸度赶得上番茄汁,有的甚至像醋那样酸。酸雨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此后,西欧、北美以及亚洲一些地区都证实这种酸雨的存在。它使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资源,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简直可以说是“空中的死神”
②在纽约北部的山脉地区,1930年的调查记录表明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可是1975年的调查发现,已有将近50%的湖泊没有鱼了。时至今日,这些湖泊中的所有鱼类均已绝迹。加拿大约有五万个湖泊同样也有成为“死湖”的危险。这些都与酸雨污染有着密切关系。
③此外,酸雨也严重地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的程度也会加快。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经受了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1)本篇短文说明对象是
其危害是:①
(2)第①自然段总体介绍了酸雨对环境造成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
(4)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出其中的两种具体谈一谈。
(5)“这些湖泊中的所有鱼类均已绝迹”中的“所有”和“均”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6)“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中的“它”指的是发布:2025/2/28 15:30:1组卷:38引用:1难度:0.3 -
3.信息类阅读。
有趣的“三”
谭英
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国,从《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如中国古代建筑,玉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一百二个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阳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次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步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烦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做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ㅤㅤ“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九天”“十八层地狱”“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ㅤㅤ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1)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A.三生万物
B.古代建筑
C.有趣的“三”
D.社会民俗
(2)第一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分类别
(3)文章的结构形式是
A.并列
B.总分总
C.总分
D.分总
(4)这篇文章从“古代建筑、王朝设官、社会民俗、时空算数、
(5)文章第五、六、七自然段的介绍已晋重耳以及《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为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你觉得写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发布:2025/2/28 19:30:1组卷:21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