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答问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①“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②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③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④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⑤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⑥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⑦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⑧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⑨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⑩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⑪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⑫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⑬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⑭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⑮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⑯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 色的火焰。
⑰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D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既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也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C.小说的标题《把灯光调亮》同时也是整篇小说的线索。明光书店灯光的变化预示着书店命运的变化,也更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起起落落。
D.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2)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
(3)作家张抗抗在谈到《把灯光调亮》创作时说:“女主人公卢娜,一个平常的小城女子,白天卖书、夜里有梦。”横线处写到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期中原因,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期中意蕴。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我的书
梁晓声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了三十多本小人书。买粮、煤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这几毛钱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蹦儿,渐渐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出租小人书。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⑤天渐渐黑了,“给你们吧……”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接着我。年轻警察拦住一辆汽车,以不容违抗的语气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⑥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要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⑦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切机板上。
⑧“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数着。
⑨母亲数完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切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⑩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⑪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
⑫“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教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⑬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我用那一元五毛钱郑重地买下了《青年近卫军》,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⑭_____。
(选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将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我”积攒零钱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
②
③
④“我”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2)警察对我和母亲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警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4)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5)读完全文,深深感动之际,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简短的结尾段与第①段相呼应。思考后写在下面横线处。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9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文明
余显斌
①苍龙山清秀如眉,值得一游。
②这,是一个朋友说的。那儿,我很少去。一天,有点空闲后,我和妻子带着饮料,还有食物去了。当时是秋天,树叶黄红一片,天气晴好如水。到了地方,果然很美。
③苍龙山犹如长眉,微微皱起。一座亭子,在眉毛一样密密麻麻的树林里,如一颗美人痣一样,时时隐现。
④我们沿着上山的台阶慢慢走着。一级级台阶,弯弯曲曲,干净如洗。
⑤到了半山腰时,那儿有个平台,几棵松树挺立着一片青绿,树下有张石桌,几张石凳。
⑥几个年轻人围着桌子,有的吃着饼干,有的喝着饮料,大声说笑着,还有的叽哩嘎啦地绕树追赶着。我和妻子走累了,擦着额头的汗,坐在一旁休息,喝起了饮料。
⑦那几个年轻人吃完饼干,喝完饮料,扯出卫生纸仔细擦了手。接着,一个个手一扬,将卫生纸无一例外地白花花地扔在地上。我看了,不由得皱皱眉。妻子忙拦着,轻声道:“别管闲事,和你无关。”
⑧我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⑨这时,一个老人拿着个蛇皮袋子慢慢走来,将卫生纸小心拾起,仔细折叠后,放进了袋子。一个小伙子见了,大声道:“老头,这饮料罐能卖点钱。那点纸,能卖啥?”说完,“哐”的一声,扔过一个饮料罐。老头见了,无言拾起,轻轻放入袋中。
⑩接着,又有几个易拉罐飞来。
⑪老人没说什么,只是抬头望望,再次拾起。
⑫老人已经七十多了,头发花白,一脸的皱纹。
⑬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然后,扛着袋子悄悄下山去了,消失在阳光里。
⑭那天,我和妻子尽兴而归。
⑮几天后,和朋友再见,谈到苍龙山的洁净,谈到那个可怜的拾破烂的老头。朋友一愣,告诉我:那是本市环保局的一个局长,退休后回到小城,一次,去苍龙山游玩,看到满山垃圾,一声叹息,找个袋子开始捡拾起垃圾来。以后,这就成了他的惯例,每天如此。
⑯一时,我脸红了,妻子也脸红了。原来,苍龙山的洁净,苍龙山的优美,不是天然生成的,是一个老人用手一下又一下捡拾起来的。
⑰文明,不是清闲的文字描写,是一种弯下身子的身体力行。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段话,揣摩加点的词语表达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
(3)说说文中的老人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3.课外阅读我能行。
献身革命的方志敏ㅤㅤ1935年1月,因为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蒋介石知道后,命令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头子俞伯庆劝降方志敏。俞伯庆假惺惺地对方志敏说:“蒋委员长很想重用你,你为什么不争取出来为党国效力呢?”方志敏哼了一声,说:“蒋介石是什么东西?”俞伯庆压住怒火又试探着说:“你们红军不是已经败了吗?”方志敏坚定地反驳:“我们永远不会失败!”
ㅤㅤ俞伯庆见劝降不成,又派了军法处长和方志敏“谈话”,处长说:“你知道你们那个孔先生吧?他现在可是党国的少将参议,春风得意得很哪!”
ㅤㅤ“这个无耻的叛徒,我绝对不会跟他一样。”方志敏一听,站起身厉声喝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决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ㅤㅤ三番五次的劝降都失败了,敌人终于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给方志敏吃霉米饭,里面还要加上稗子、谷壳和沙石。牢房里黑暗潮湿,老鼠到处窜,臭虫爬满墙,虱子满被褥。除了恶劣的生活环境外,敌人每天还要用酷刑“招待”他,皮鞭、老虎凳、辣椒水,可方志敏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
ㅤㅤ1935年8月6日,劝降不成的国民党无奈地将方志敏押赴刑场。在刑场上,敌人让方志敏转过身去,方志敏大笑道:“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倒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的!”天下起了雨,方志敏倒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大地上。
ㅤㅤ叶剑英元帅曾题诗称颂方志敏:“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1)“春风得意”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②指进士及第;③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春风得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2)对第1自然段方志敏说的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志敏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
B.方志敏认为坚持正义的共产党一定会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C.方志敏憎恨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D.方志敏认为俞伯庆在欺骗他,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蒋介石。
(3)文章中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方志敏同志
A.刚正不阿
B.视死如归
C.不屈不挠
D.义正词严
(4)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方志敏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5)方志敏只有一个,短文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发布:2025/2/28 10: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