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
史达祖②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③。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④,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注】①《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②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早年任丞相韩佗胄幕僚。③苏门啸:阮籍曾登苏门山而长啸,以此喻高士情趣。④稷穗:出自《诗•王风•黍离》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苏门啸”和“歌眠酒酣”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前者是仰慕高士的隐逸和狂放,后者是陪伴贵族子弟的豪奢生活。
B.“风沙短帽”指冒着风沙去往北方作万里之行,以“敢辞劳”三字,表达了自己是公务在身、不得不行的万般无奈意绪。
C.“同社诗囊”和“小窗针线”写出了两种情感,前者是写诗社朋友结社吟诗的友情;后者写妻子拈线缝衣伴读书的深情。
D.下阕的结尾以“吴霜染鬓”写久居江南而年华老去,“验愁多少”写两鬓白发见证了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的愁情。
(2)诗人抒情至深,常会表现为长歌当哭、泣极反笑甚至正话反说的深沉蕴藉。作者作为南渡名士,在词中是如何表现这般深情的?请结合本词上下阕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31 22:0:1组卷:10引用:6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D.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发布:2025/1/1 3:0:1组卷:13引用:11难度:0.5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送郑十八虔①贬台州司户
杜甫
郑公樗②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①郑十八虔:即郑广文。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安史之乱”中郑虔为叛军所劫并授予伪职,肃宗平贼收复两京后对接受叛军伪官的一批官员进行了惩处,虔以次三等罪被贬台州司户参军。时郑虔被“严谴”仓惶赴台,杜甫没能为他饯行,因此作诗遥赠。②樗(chū):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郑虔的音容笑貌,白发苍苍,是“樗”那样的“无用之材”,即使喝了酒后,他只是自称“老画师”而已,足见他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从而为郑虔贬鸣冤。
B.颔联紧承首联,层层深入,抒发了对郑虔的同情,表现了对严谴的愤慨,可说是一字一泪。
C.本诗结构上前后照应,衔接紧凑。如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紧承“严谴”而来。
D.尾联想到朋友已是古稀,贬所远在万里,这一别哪里还有机会再见呢?也许只能黄泉之下再重逢了。含蓄地表达了与友决别的悲痛之情。
(2)前人评这首诗说:“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布:2025/1/1 4:0:1组卷:3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其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江海”“几度”,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别后相隔之遥,离别之久,相见之难。
B.颈联借“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等意象,既描写实景,又实写人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游浮不定。
C.尾联总写伤别,用一“恨”字,道尽明朝的离愁别恨。“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这首惜别诗,先由上次离别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才写到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
(2)国学大师吴北江对本诗颔联的评价是“千古名句,能传久别初见之神”,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发布:2025/1/1 2:30:1组卷: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