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末至2020年初,全球有两大自然灾害让人揪心,一是澳大利亚的超大火灾,导致10亿多生物死亡;二是东非的沙漠蝗虫引发的蝗灾。导致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6万多公顷受灾,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沙漠蝗虫喜温暖干燥,湿度10%-20%的土壤最适合其产卵,雌蝗一生(大约3个月)可产卵200-1000粒,虫卵最长可存活十年,一旦条件合适,蝗实就会爆发蝗虫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
研究发现,这两大自然灾害与印度洋偶极现象密切相关。印度洋偶极子是一种海温异常状态,它由印度洋两个区域(可能是单极,或双极)的海面温度差定义,西极在西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东极在印度尼西亚南部的东印度洋。当西极的海面温度和东极相同时。就是正常现象;当西极的海面温度比东极高时,就叫做正偶极:当西极的海面温度比东极低时,就叫做负偶极(如图)。印度洋偶极子会导致正常风向改变,深刻地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

(1)指出引发东非和澳大利亚灾害的印度洋偶极现象需要的条件,并绘制此时印度洋偶极环流示意图。
(2)简述印度洋偶极子引发东非地区蝗灾的过程。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澳大利亚灾对整个地球环境的不利影响。
(4)2020年2月,东非的沙漠蝗虫向南成大的出向南亚迁徙影响巴基斯坦和印度。但当时就有专家推断此次沙漠蝗虫不会对我国造成大的危害。请说明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6 8:0:2组卷:17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发布:2024/12/18 15:0:1组卷:21引用:7难度:0.5 -
2.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六年来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取得诸多标志性进展。如图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图。
(1)分析京津冀各区域内部整体性的形成原因。
(2)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区域的特征及其关系。发布:2024/12/31 13:0:1组卷:2引用:2难度:0.5 -
3.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
发布:2024/12/31 11:0:1组卷:4引用:2难度:0.8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