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张燕峰 19世纪,住在巴黎乡下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有一个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即怀着虔诚的心情每天按时看日出。正是经年累月地与最磅礴、最壮观的自然景象的亲密接触,福楼拜才学会了敬畏自然的雄奇壮丽,懂得了敬畏生命的伟大神秘,成为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以至于相隔一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的读者仍然能够从他的著作里咀嚼出纯净与明快的味道。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精神强健的人。精神强健,就是宠辱不惊,不受名缰利锁的束缚,也不受恩怨是非的奴役,心灵轻盈澄澈,时时处处欢悦。身处逆境,不悲观不绝望,而是坚强不屈,在逆境中默默奋斗,就像一粒深埋于冰冷坚硬泥土中的种子,在无边的黑暗中,暗暗汲取力量,养精蓄锐,默默等待着时机,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则以不可遏制的力量蓬勃而出。顺境中,不得意不张扬,而是以平常心态,心无旁骛,努力生长,就像森林中的那些参天之树,在明媚的晨光下,在清爽的晚风里,尽情舒展枝叶,沐浴阳光雨露,不为争名夺利,标榜自我,只为变得更加强大。沈从文曾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默默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后来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较有影响的专著,在文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个精神强健的人,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看淡得失成败,坚守自我,执着坚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心怀悲悯的人。心怀悲悯,就是内心柔软慈悲,不冷漠不自私,不存恶念不藏歹意。漂母是秦汉时期淮阴地区的一位普通劳动妇女,以帮人洗衣为生,当看到食不果腹的韩信面黄肌瘦时,心生悲悯,分给他一口饭吃,才让韩信活了下来,才有了大汉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辉煌一页。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的施食之举体现的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无私大爱。当别人处于困境的时候,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不会漠不关心、袖手旁观,更不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会竭尽所能施以援手,助他一臂之力,帮他尽快走出低谷。即使无力提供帮助,最起码也会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苦楚,尊重他们的无奈,保护他们的尊严,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轻视他们,冷酷无情地倾轧他们,恣睢肆意地践踏他们的尊严,加剧他们的苦难。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还应该是勇敢正直、诚实无畏的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坦坦荡荡,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玩弄伎俩,干出损人利己的勾当:不会为了一已恩怨,而设计陷阱诬陷别人;更不会屈从某种力量而出卖灵魂,阿谀奉承,谄媚他人,做出丧尽天良的坏事。他心存感恩,敬畏天地,尊崇真理。为了公平和正义,他铁肩担道义,甘洒一腔热血,为民请命,一往无前,“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所畏惧,毫不足惜。革命者陈然就是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他只要在“自白书”上签字,就可以恢复自由。可他却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慨然高歌“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最后凛然就义,虽死犹荣,永垂青史。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每一天都活得光辉灿烂,通透豁达,迸射出明亮温暖的光辉,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小太阳,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爱带到哪里。所到之处,给软弱者以信心,给无助者以力量,给悲观者以勇气,给绝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友爱。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因自己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明媚,更温暖,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茫茫红尘间的自我修行,也是生而为人的责任和使命。
亲爱的你,别放弃,即使我们难以做到,但也要朝精神灿烂的方向,默默跋涉,努力前行。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7月)(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围绕“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首句是分论点,与《敬业与乐业》一文中的分论点一样,选文的分论点间构成递进关系。
C.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D.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每一天活得光辉灿烂,还能迸射温暖的光辉,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CC
A.玛丽•居里在简陋的木棚里艰苦实验,提炼发现了镭,淡泊名利的她把获得诺贝尔奖的奖金都赠给了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B.唐•聂夷中《伤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C.巴特勒上尉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远征中国,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
D.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陆鸿,他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他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3)试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及学习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体会,谈谈你对“温暖和爱”的看法。
【答案】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2 11:0:12组卷:10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鱼我所欲也》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从
第一层:(从
第二层:(从
第三层:
第二部分:(从
第一层:(从
第二层:(从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尾相呼应,人应该保有本心。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9引用:2难度:0.4 -
2.课堂探究。
探究一 课文《鱼我所欲也》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探究二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逐层论述的?发布:2024/12/27 1:0:4组卷:20引用:2难度:0.6 -
3.阅读《涵养守护生态的政德》一文,完成问题。
①归有光在《吴山图记》中,记述了好友魏用晦为官的事迹。“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记》以为赠。”由此,《吴山图记》所显示的就不仅是山水之美,还体现出魏用晦之政绩卓越。再读《吴山图记》,有段话值得细细思量:“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这告诉我们,一个真心为民的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泽,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为官者泽被山水的动人故事。据史料记载:西晋文学家潘岳担任河阳县令期间,针对县里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的现状,发动百姓栽种桃李,日子一长,果树连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硕果累累。人们给河阳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作“花县”。
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古之为官者恩泽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堪称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学习。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天,我们党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态文明思想,也是为官者应当秉持的政德。
⑤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干部一直重视山川草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还记得“焦桐”吗?那是焦裕禄治理兰考的见证,正是“焦桐”改善了当地的盐碱地。还记得“谷树”吗?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黄,他带领百姓植树造林8.2万多亩,为改变东山千百年来恶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还记得“大凉山林场”吗?这片林场因杨善洲闻名全国,他辛勤耕耘22年,植树造林数万亩,被人们称为“草帽书记”。
⑥然而,也有少数人缺乏生态文明观念,没有用心尽责地处理破坏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纪委专门通报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有的对企业长期违规排放污染地下水问题查处不力,有的对渣土场胡乱倾倒渣土、污染环境不及时处置。这些案例启示我们:生态文明,连接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官一任就要惠泽一方生态。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坚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一起抓,才能兴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孙后代。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守护生态”。发布:2024/12/26 21:0:8组卷:2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