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隶属于β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分析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病毒,并将抗原呈递给 辅助性T辅助性T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 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后者产生抗体,抗体和病毒结合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2)“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T细胞产生大量的GM-CSF等细胞因子,GM-CSF等进一步激活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形成炎症风暴,严重者可导致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该过程的调节机制为 正反馈正反馈调节。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治疗,由此推测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 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减轻免疫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减轻免疫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
(3)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如图1所示:

据图1分析,若 出现荧光标记出现荧光标记,则说明待测者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此种方法属于上述三大类方法中的 抗体检测抗体检测。
(4)人体还存在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一脾神经轴”,如图2所示。
①图2中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②据图2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③科研人员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的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用手术法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如下表),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
实验目的 | 简单操作过程 |
实验动物选择及处理 | a.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只,测定 初始抗体水平 初始抗体水平 ,并计算两组的平均值。 |
实验组处理 | 实验组手术切除脾神经。 |
对照组处理 | b.对照组小鼠 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 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 。 |
c. 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条件控制) 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条件控制) |
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 |
结果检测 |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平均水平并进行比较。 |
预期实验结果 | d.实验组小鼠的相对抗体水平 < < (填“>”、“<”或“=”)对照组小鼠 |
【考点】免疫学的应用.
【答案】辅助性T;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正反馈;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减轻免疫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出现荧光标记;抗体检测;体液免疫;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初始抗体水平;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条件控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8 8:0:9组卷:17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已有一段时间,各国在防止病毒传播、扩散的同时,都在努力加快疫苗研发进度;到目前为止,已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使用阶段。如图是部分疫苗制备的流程,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1)灭活疫苗方案具有技术方案简单、成熟度高、研发快速的优点,但作用效果低,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经过灭活减毒处理后注入人体刺激其产生
(2)若制备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首先需要在
(3)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制备更加简易,更加安全,使用更加方便。下面是制作关于2019-nCoV的RNA疫苗的简化过程:扩增该病毒的某种基因→插入病毒复制子中→病毒自我复制并提取mRNA→混入载体(如脂质体)中。而DNA疫苗的制备方法为将2019-nCoV的基因插入基因表达载体,并提取质粒使用。在扩增该病毒的某种基因时,可用
(4)新冠疫苗制备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起不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原因是发布:2024/12/31 5:0:5组卷:4引用:2难度:0.6 -
2.目前我国规定儿童在出生后24h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免疫结核病),儿童在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5引用:3难度:0.7 -
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