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呼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全不相同。
B.②③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部相同。
D.①③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A.欲人无惑也难矣。 师道不复,可知矣。
B.于其身也,则耻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
C.而耻学师。 不拘时,学于余。
D.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3)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是如何论述的?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你觉得这种现象“可怪”吗?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A;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6:0:1组卷: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选文选自
     
     
    是我国叙事完备的编年史著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发布:2025/1/3 7:0:1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