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于是,他对汽车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1)依据人们常说的“十次车祸九次快”,猜想:汽车动能的大小可能跟汽车的 速度速度大小有关;
(2)依据交通法规“汽车严禁超载”,猜想:汽车动能大小可能跟汽车的 质量质量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分别做甲、乙两组实验,用金属球模拟汽车,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比较金属球在哪种情况下将物块推得更远。因为物块被推得越远,金属球对物块做的功就越多,表明金属球刚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的动能越大。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甲组实验,让质量相同的两金属球沿同一光滑斜槽分别在A处和B处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面上分别测出金属球推动物块移动的距离;
(2)乙组实验,让不同质量的两金属球沿同一光滑斜槽分别在B处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面上分别测出金属球推动物块移动的距离。
【分析论证】
(1)甲组实验目的是探究金属球动能与 速度速度的关系,初步得到的结论是:质量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速度越大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2)乙组实验目的是探究金属球动能与其质量大小的关系,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
汽车的动能跟汽车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实践应用】
汽车的 动动能越大。一旦发生车祸,危害程度很大,所以,为了安全驾驶,必须严禁“超载”和“超速”。
【答案】速度;质量;速度;质量;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在木板上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A=hC>hB,mA=mB<mC。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大小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越大,动能越大;分析比较甲和丙两组实验,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 (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3)某学习小组同学做丙实验时:小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A同学建议换用表面相同但长度较长的木板,B同学建议换质量较大的木块,C同学建议换用质量比前两次实验更小的钢球,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同学的建议;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装成图丁所示,用同一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木块在木板(足够长)上滑行距离,能否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选填“能”或“不能”);
(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验小组同学尝试改用如图戊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不考虑小球的滚动摩擦);
方案一: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方案二:用同一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上述方案可行的是:(填字母)。
A.只有方案一可行;
B.只有方案二可行;
C.两个方案均可行;
D.两个方案均不行。发布:2024/10/17 0:0:1组卷:66引用:1难度:0.5 -
2.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
(1)本实验探究的是 (选填“木块”“小车”或“斜面”)的动能与 的关系,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2)实验中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不同高度目的是:。
(3)若操作正确,第二次实验木块最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实验的结论是:当 相同时,物体的 越大,物体的 越大。
(4)小铭还想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 高度由静止释放,得出的结论是:。
(5)交通规则中,“禁止超载”就是通过限制车辆装货物的质量,减少车辆的惯性和 ,防止造成重大伤害。发布:2024/10/11 8:0:2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3.已知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带有凹槽滑道的斜面、木块、刻度尺各一个,质量不等的钢球若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每次实验,都让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其目的是 。
(2)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间接反映的。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动能的符号是Ek)
(4)完成上述实验后,改变小球下落的高度,按照同样的步骤又做了两次实验。其目的是使 。发布:2024/12/8 8:0:1组卷:42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