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陂陁(pō 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
(1)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考虑,想到)
②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一起)
③车马之迹不至( 到到)
④意适忘反 ( 同“返”,返回同“返”,返回)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3)[甲]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其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原文语句填写)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4)[乙]文中的“幅巾”,是不着冠、以布束首的意思,这表现了山中人的 好客和洒脱好客和洒脱。
【答案】考虑,想到;一起;到;同“返”,返回;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客和洒脱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5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