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1)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B
A.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B.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C.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D.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嘉祐二年”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期,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太守”在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侪”是“辈,类”的意思,相当于“伦”“徒”“属”“辈”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A.在苏轼未成年时,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5)苏轼在徐州领导人民抗洪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试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B;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 7:30:1组卷:47引用:9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②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发布:2025/1/1 4:30:2组卷:4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规 执 政
刘基
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①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②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②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③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数:凑数。 ②都那竖:纨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抑 B.且 C.或 D.夫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借此说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重要。
B.现在掌管风气纪律的官职,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重要的使命。
C.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有寄托。
D.现掌管教化纲纪的官职,寄托着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的使命。
(4)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发布:2025/1/1 4:30:2组卷:7引用:5难度:0.1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千五百户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户。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户。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类。
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
B.赎,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墨、劓、刖、宫、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谥,谥号,根据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景桓”是褒扬霍去病光明磊落、战功卓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欢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与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关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战,敢于深入敌阵。在对匈奴作战中,张骞因行动迟缓,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受到惩罚。
C.霍去病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选拔补充精壮士卒,部队从没遭遇绝境。
D.霍去病寡言少语,有勇气有担当。汉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古代兵法,他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予以回绝,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②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5)《吕氏春秋》上说“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请根据文意指出霍去病的“节目”“瑕墒”。发布:2025/1/1 4:30:2组卷:18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