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塞罕坝草原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后因砍伐严重逐渐退化,直到“飞鸟无柄树,黄沙遮天日”。后来,塞罕坝人无畏困难,铸成“绿色屏风”,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草原群落会逐渐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这个过程在生态学上称为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区别不同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
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

(2)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
第二次捕获的兔子的数量和第二次捕获的兔子中带标记的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兔子的数量和第二次捕获的兔子中带标记的数量

(3)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昆虫吃草后,昆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营养级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营养级

(4)在草原恢复初期的1~15年,物种多样性快速上升,15~20年,物种多样性略低于第15年,原因可能是
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
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
。群落演替达到顶极阶段的过程中,能量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为
逐渐增大至稳定
逐渐增大至稳定

【答案】群落演替;物种组成;第二次捕获的兔子的数量和第二次捕获的兔子中带标记的数量;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营养级;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逐渐增大至稳定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8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5引用:3难度:0.9
  • 2.以下有关调查某块农田里小蓟草(别称刺儿菜,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7引用:3难度:0.7
  •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8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1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