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优秀越自律,越优秀
ㅤㅤ①我曾在朋友圈看过一个问题:你最讨厌怎样的人?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不自律的人。
ㅤㅤ②什么是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这种管理能力来自对目标的明确,来自对未来的规划,来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而把握命运需要高度的自律。
ㅤㅤ③自律,能让好习惯坚持下去。严歌苓,作为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少年时期的舞蹈学习和青年时期的军旅生涯,造就了她骨子里的严格自律。她的自律,就是每天至少心无旁骛地写作六小时,直到榨出她能想出的最后一个字。每隔一天游泳1000米,无论多累也坚持,她深知良好的体力是她伏案写作的前提。严歌苓优雅柔婉的外表下包裹着的是一颗自律且丰盈的心。
ㅤㅤ④的确,越自律,越优秀!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高度自律的人。
ㅤㅤ⑤自律,能不断超越自我。李喆,2021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一所高中,他所处的2021届高三经历了两轮疫情的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得已采用网上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网课环境下,一些同学开始享受这难得的“自由”,但李喆认为疫情是一场考验,只有真正的自律者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这段时间,他高度自律,利用网课时间充分查缺补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终于,凭着高度的自律,李喆成功圆梦,被清华大学录取。
ㅤㅤ⑥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ㅤㅤ⑦自律,能放大你的天赋。2022北京冬奥会,让苏翊鸣走入了亿万公众的视野。大家都夸苏翊鸣是“天才少年”,事实上,比起天赋,苏翊鸣的努力和自律更弥足珍贵。在长白山训练时,苏翊鸣每天总是最早上去,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每天反复练习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他说:“满意的标准只有我自己知道。”冬奥夺金两天后,苏翊鸣迎来18岁生日,他一如既往6:45开始训练。苏翊鸣的自律正是他在体育上不断突破的秘诀,这也印证了一句名言:“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ㅤㅤ⑧越自律,越优秀。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必须做到自律,从生活自律,到学习自律、工作自律。一个自律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人。
(1)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拟定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将表格中空缺的观点与事例补充完整。
观点 | 事例 |
越自律, 越优秀 越优秀 |
①严歌苓每天至少专心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游泳1000米,自律让她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
② 李喆高度自律,利用网课时间充分查缺补漏,终于成功圆梦,被清华大学录取。 李喆高度自律,利用网课时间充分查缺补漏,终于成功圆梦,被清华大学录取。 |
|
. | ③ 苏翊鸣在长白山训练时,每天最早到训练场,难度动作反复练习,18岁生日照常训练,自律使他在体育上不断突破。 苏翊鸣在长白山训练时,每天最早到训练场,难度动作反复练习,18岁生日照常训练,自律使他在体育上不断突破。 |
ABD
ABD
A.为证明苏翊鸣的成功源于自律
B.为文章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
C.为说明苏翊鸣的成功是登峰造极的
D.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单选题】理解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择相应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①B ①C ③A
①B ①C ③A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①一些同学开始享受这难得的“自由”。
②大家都夸苏翊鸣是“天才少年”。
③他说:“满意的标准只有我自己知道。”
(5)说说选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再联系全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特点:用设问开头。好处: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对“自律使人优秀”这一观点的论证。
特点:用设问开头。好处: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对“自律使人优秀”这一观点的论证。
(6)班会课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课学习是否会影响成绩”,请你选择一方(正方或反方),先陈述观点,再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我选择正方:网课学习会影响成绩。因为网课学习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老师无法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困惑点,难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如这学期的网课,我有问题想问老师,但时间有限,网速一慢,老师没看到我的问题,结果,下课了我们只能下线。有的知识点并未解决,影响了我的成绩。
我选择正方:网课学习会影响成绩。因为网课学习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老师无法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困惑点,难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如这学期的网课,我有问题想问老师,但时间有限,网速一慢,老师没看到我的问题,结果,下课了我们只能下线。有的知识点并未解决,影响了我的成绩。
【答案】越自律,越优秀;越优秀;李喆高度自律,利用网课时间充分查缺补漏,终于成功圆梦,被清华大学录取。;苏翊鸣在长白山训练时,每天最早到训练场,难度动作反复练习,18岁生日照常训练,自律使他在体育上不断突破。;ABD;①B ①C ③A;特点:用设问开头。好处: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对“自律使人优秀”这一观点的论证。;我选择正方:网课学习会影响成绩。因为网课学习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老师无法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困惑点,难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如这学期的网课,我有问题想问老师,但时间有限,网速一慢,老师没看到我的问题,结果,下课了我们只能下线。有的知识点并未解决,影响了我的成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7 8:0:9组卷:30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ㅤ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jiē jié)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打上“√”或“×”。
①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②“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中“野兔锐减”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恶狼,狼要捕食野兔。
③文中“望兔兴叹”的具体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把草吃光,这句话写出了兔子对草原的危害。
④这篇短文的中心是说明狼未必是“害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有益于人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狼对人类的作用。
①
②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A.要全面地看问题。
B.要遵循自然规律。
C.不要对狼有偏见,狼是一种完美的动物。
D.狼消灭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发布:2025/3/12 14:0:1组卷:69引用:1难度:0.2 -
2.课外阅读。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发布:2025/3/12 6:30:2组卷:39引用:2难度:0.3 -
3.谈学问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所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绝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绝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的资料,达尔文绝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短文列举了
(2)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地心说”被哥白尼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B.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C.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哪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D.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4)第2自然段开头用“学问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好,为什么?发布:2025/3/13 0:30:1组卷:3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