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的植物物种数量进行调查。如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草原类型调查面积cm×cm | A | B | C |
10×10 | 3 | 3 | 2 |
20×20 | 5 | 5 | 3 |
40×40 | 8 | 6 | 5 |
80×80 | 14 | 9 | 8 |
90×90 | 16 | 11 | 8 |
100×100 | 17 | 13 | 8 |
110×110 | 19 | 13 | 8 |
120×120 | 20 | 13 | 8 |
130×130 | 20 | 13 | 8 |
140×140 | 20 | 13 | 8 |
120cm×120cm
120cm×120cm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靠,可以随机选取5个样方,应该以 数目最多
数目最多
作为最终结果。调查结果显示,A草原中共有植物 20
20
种。(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
100cm×100cm
100cm×100cm
为最佳样方面积,且取样时应注意 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该物种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 (n1+n2+n3)÷(3×100×100)
(n1+n2+n3)÷(3×100×100)
株/m2。Ⅱ:图甲是某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图甲中
b
b
(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ef
ef
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抽样检测
抽样检测
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 mm×1 mm×0.1 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 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 1.2×1010
1.2×1010
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答案】120cm×120cm;数目最多;20;100cm×100cm;随机取样;(n1+n2+n3)÷(3×100×100);b;ef;变大;抽样检测;1.2×1010;偏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3难度:0.7
相似题
-
1.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
(5)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发布:2024/12/31 0:0:1组卷:12引用:2难度:0.7 -
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1:0:6组卷:11引用:2难度:0.6 -
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