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费孝通认为“文字下乡难”的原因在于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文字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难以发挥作用,因而“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的”。而当代学者陈心想在《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阻止“文字下乡”的成因,一是乡村穷,孩子上不起学;二是缺乏教授文字的教师。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两点理由。
【答案】我认为:“文字下乡并不难”,理由:一,时代在发展,乡村也在振兴,乡村穷,读不上书的已经几乎没有;特别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文字下乡难”的痼疾已经极大改善;二,乡村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些,但是国家对乡村基层教育的师资力量非常重视,政策上有倾斜,所以“缺乏教授文字的教师”几乎不存在。而且时代在发展,单就读书识字,互联网等媒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总之,现在“文字下乡”并不难了。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请你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写出对“熟人社会”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少于80字。发布:2024/12/17 4:30:2组卷:49引用:3难度:0.7 -
2.《乡土中国》阅读。请以《红楼梦》中的相关人物或情节为例,解读《乡土中国》中的“家族”“男女有别”“差序格局”或“礼治秩序”中的任意一个章节或核心概念。要求: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发布:2024/12/19 18:30:1组卷:30引用:3难度:0.5 -
3.下列运用《乡土中国》的观点与理论进行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31 8:0:1组卷:35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