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B、DB、D(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记录光斑的位置以便比较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记录光斑的位置以便比较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如果折射角相同,则入射角较大的是 油油(选填“水”或“油”)。
【考点】探究光的折射定律.
【答案】B、D;记录光斑的位置以便比较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油;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他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图示是他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他还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① 15° 30° 45° 60° 折射角y 0° 11.3° ②θ 35.4° 40.9°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发布:2024/8/1 8:0:9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线斜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然后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产生了兴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
(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
(2)小明想知道偏折比是否与液体种类有关,于是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如图乙所示),杯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水对光的“偏折比”比油对光的“偏折比”(选填“大”或“小”)。
(3)小明想探究偏折比是否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 光的“偏折比”大。发布:2024/8/5 8:0:8组卷:22引用:1难度:0.5 -
3.小科学完光学知识后回家进行了实验,先根据课本介绍将铅笔放入水中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图甲),后又发现将铅笔竖直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的杯子当中,观察到水中的铅笔变朝并错位。将铅笔由水杯中间向两边移动,发现水中的铅笔借位更加明显,快到水杯边上时,水中的铅笔竟然“消失”了,如图乙。于是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将实验现象画成简图。资料一:若界面为弧形,可以将折射点及反射点的切面视为该点的折射由(图丙)。资料二: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下表,
入射角 折射角 0° 0° 10° 13.4° 20° 27.1° 30° 41.7° 40° 58.7° 50° 无 60° 无
(2)当铅笔放入盛有水的圆柱形杯子当中,水杯相当于凸透镜,铅笔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因此筷子变粗。
(3)分析表中数据,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间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因此铅笔错位更加厉害。
发布:2024/8/6 8:0:9组卷:34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