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方略】“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报告摘录】“无不平之法、无法外之人、无法上之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典型案例】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很多国人泣不成声,发文悼念、缅怀。但网民“胜者为王”却针对袁隆平院士的逝世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性言论,影响恶劣。经查,该网民系天津市静海区人李某(男38岁)。
公安机关已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调查取证工作按法定程序进行。
(1)说说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无法外之人、无法上之权”这句话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3)公安机关的做法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4)不违法是做人的底线,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答案】(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引用:1难度:0.2
相似题
-
1.这10来我国制定修订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实施长江10年禁渔。从中我们感受到( )
发布:2024/12/28 0:0:1组卷:44引用:4难度:0.5 -
2.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材料传递出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是( )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33引用:3难度:0.6 -
3.近期,我市有不少细心的居民会发现,身边多了一道色彩“靓丽”的“风景线”——垃圾分类投放亭。然而,许多垃圾分类投放亭却成了摆设……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
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针对身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观点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就能完美推进垃圾分类。
观点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才能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5引用:5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