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申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手写数字很感兴趣,想要探究手写数字识别的原理。为此,小申从网络资源中下载了2400张BMP格式的手写数字图片用于开展探究实践,图1所示时其中的25张图片样例。
(1)图2呈现的是一张“数字5”的图片及其属性信息,这张手写数字图片所占存储空间为128128字节。
(2)将原始的BMP格式图片批量转换为JPEG格式图片,作为训练手写数字识别模型的数据集。转换后的图片古用的存储空间变小,这种数据压缩方式属于 有损压缩有损压缩(选填:无损压缩/有损压缩)。
(3)使用数字0和1分别表示数据集图片中像素的黑色和白色信息,则可以将每张图片转换为32×32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图3所示是其中一张手写数字图片转换后的形式。该数字序列中第8行的二进制数(00000000111111100000001111111000)2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 BB。
A.01FC07F8
B.00FE03F8
C.00FD03F0
D.01FE07F0
(4)在训练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前,数据集中每张图片通过文件名被准确地标记为相应表示的数字。以这些标记作为预期效果,不断地修正机器的预测结果,这属于机器学习中的 监督学习监督学习(选填: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
(5)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使用K-近邻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某个测试数据到所有训练数据的距离,按由近到远的顺序选择前10个训练数据,其标记依次是:9、9、8、8、0、8、6、9、8、3。若第一次测试设置K值为3,第二次测试设置K值为7,则在两次测试中这个测试数据的分类结果分别为 BB。
A.9和6
B.9和8
C.3和7
D.8和6
(6)设置合适的K值,运行编写好的Python程序,对200个测试数据进行分类,图4所示为程序运行的输出结果,本轮识别的正确率是 7676%。
(7)为了研究手写数字的识别率,小申做了多轮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轮次 | 训练数据量11 | 测试数据量 | 识别正确率 |
第1轮 | 1180 | 20 | 50% |
第2轮 | 160 | 20 | 60% |
…… | …… | …… | …… |
第N-1轮 | 1600 | 400 | 95% |
第N轮 | 2000 | 400 | 97.5% |
训练数据量越大,训练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提高识别正确率;测试数据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检测识别的正确率
训练数据量越大,训练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提高识别正确率;测试数据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检测识别的正确率
。(8)除了识别手写数字,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BCD
。A.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农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等,将有助于提升农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B.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对一些行业和工种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现有职业的消失,但与此同时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岗位也在不断出现
C.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面部解锁、刷脸支付、身份验证等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应当确保个人私密信息的安全
D.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覆盖广、高自动化的高精度地图服务,有助于用户更快地研发、测试和部署自动驾驶车辆
【考点】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答案】128;有损压缩;B;监督学习;B;76;训练数据量越大,训练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提高识别正确率;测试数据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检测识别的正确率;AB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 8:0:9组卷:5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下列过程属于图像数字化的是( )
①用QQ截图工具截图
②用Photoshop加工图片
③用数码相机拍照
④用扫描仪扫描发布:2025/1/2 8:0:14组卷:0引用:2难度:0.6 -
2.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名学习者较难展开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学习。而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安排学习进度,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数字化学习( )的特点。
发布:2024/11/11 6:30:1组卷:1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工具中不能把模拟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的是( )
发布:2025/1/2 8:30:1组卷:1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