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第三大内陆湖,该湖最重要的补给源是伊犁河,伊犁河三角洲内存在大片的沼泽湿地。20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在该流域大规模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发生变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水在伊犁河三角洲的非生产性消耗,当地采用了机械化清淤、水力冲沙等措施,加深伊犁河三角洲所有汊河的河床,当年湖泊水位有所上升。如图示意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三角洲。

(1)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相比,伊犁河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从自然角度分析伊犁河流域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易造成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变化的原因。
(3)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对伊犁河三角洲与巴尔喀什湖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在三角洲与湖泊中选择其一,指出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夏季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大气降水为主,冬季以山地降水为主;各补给水源集中于不同的季节,减小了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伊犁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与山地降水)。
(2)气候角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上游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易因蒸发与下渗加强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土壤角度:干旱区多盐碱化土地,灌渠中的河水易携带(土壤中的)盐分入湖,导致湖水盐度易升高。
(3)三角洲: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理由:(从整体性、水循环角度考虑)①清淤和水力冲沙可加深河床,加快河水通过三角洲的速度(河道加深),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土地趋于干旱;(减少三角洲河水泛滥),②部分深水湿地水位下降,由水生生态环境逐渐向旱生环境转变③部分浅水湿地干涸,出现盐碱化;④三角洲的湖沼湿地萎缩,生态系统规模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出现破碎化分布)湖泊: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理由:(从整体性、水循环角度考虑)①湖泊水量增加,恢复原有水生环境;②盐度降低,水质改善;③水位上升,湖面扩大,扭转湖泊萎缩的趋势,(水生生态系统规模扩大);④河水带来的营养盐类增加,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5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居全国之首。近30年来,由于人类对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表示意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不同工艺技术之间的对比。
    方法 开始使用时间 使用过程 资源利用率
    池浸法 20世纪70年代初 表土剥离━矿体开采一入池浸矿(用浸出剂渗浸置于浸出池(槽)中经过破碎的矿石,使其中有价组分转入溶液的过程)一回收浸液—尾矿排弃 26%
    堆浸法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基本相似,又被称为放大的池浸工艺 30%~40%
    原地浸矿法 目前赣南地区利用此法的区域不足10% 不破坏矿体地表植被、不剥离表土开挖矿石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一系列浅井(浅槽)加入浸矿液,经过渗透和离子交换,有选择地将矿石中的稀土离子浸出并回收 75%左右
    分析赣南地区稀土矿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浑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浑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浑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
    (2)出现浑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51引用:3难度:0.3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博多河贯穿整个孟加拉国,总流域面积约为31000km2。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博多河流域是孟加拉国的稻米主产区。孟加拉国人口约1.6亿,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工业区逐年扩张,加上流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特征,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如图示意博多河流域。
    (1)简述博多河流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具体表现。
    (3)分析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