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相应任务。
名著专题 名著中的“冷”与“暖”
名著书目 《朝花夕拾》 (示例)我认为《朝花夕拾》这本书是冷色调的,因为书中不乏深刻的“理性的批判”,如《五猖会》中对封建专制的教育制度,《二十四孝图》中对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父亲的病》中对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本质,鲁迅先生的憎恶与批判鲜明而深刻。 (任务一)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文章内容,对《朝花夕拾》的“暖色调”进行阐述。
《海底两万里》 (内容呈现)
先生,我要把它击沉。”尼摩船长冷冷地回答,“轮不到你对我指手画脚,命运让你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攻击业已开始,反击将是恐怖的!”……一个巨大的物体在水中下沉,为了丝毫不错过它沉没的情形,鹦鹉螺号跟着它潜入海底深渊。我在相隔十米的地方看到了这艘开裂的船体,海水正哗哗地直往里灌,甲板上满是黑压压的惊慌失措的人影……海水在往上漫,战舰上不幸的人们有的正在往桅索上爬,有的正顺着桅杆向上攀,有的则在水中绝望地挣扎。这些受海水入侵惊吓的人简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大屠杀》
(任务二)在读到上述文字时,小宁不禁感慨:“尼莫船长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啊”,你是否认同她的评价?请结合整本书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看法。
《儒林外史》
《围城》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任务三)小波将三本小说放在一起阅读,发现了藏在讽刺背后的悲悯,请你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内容,为小波的观点找到论证。
A.范进《儒林外史》
B.方鸿渐《围城》
C.小职员伊凡《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探究结果 色调有冷暖之分,而在文学作品中,色调也可以成为作者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回忆性散文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自如切换,科幻作品主人公亦正亦邪的复杂个性,讽刺小说“婉而多讽”背后的悲悯情怀……冷与暖一体两面,既为感知,也是共鸣。

【考点】《儒林外史》
【答案】(任务一)示例:我认为《朝花夕拾》这本书是暖色调的。整本书充满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写鲁迅童年的乐园,充满无限趣味,描写生动有情趣,文字温暖又明亮;《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保姆阿长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内心的惊喜和感激溢于言表,阿长的暖心、善良让“我”永生难忘;《藤野先生》回忆了藤野先生对“我”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藤野先生的热忱、严谨和博大胸怀,让“我”心生敬意和怀念。
(任务二)示例:不认同。尼莫船长背负着复仇使命,面对杀妻杀子的敌人当前,固然有其冷酷无情的一面,但尼莫船长也不失善良与勇敢,他奋不顾身地从鲨鱼口中救下采珠人,又送给他一袋珍珠,对底层穷苦人民的同情令人感动;当“鹦鹉螺号”在托里斯海峡搁浅,在南极撞上冰山,在南美洲被章鱼围困时,他从未退缩,几次遇险他都能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足见尼莫船长冷静、自信的优秀品质。
(任务三)示例一:我选择A。范进是吴敬梓笔下着力描绘的一个典型人物,他连考二十几次而不取,五十多岁仍是童生,中举后喜极而疯,只会喊“噫,太好了,我中了”,可谓丑态百出。作者用漫画式讽刺、对比式讽刺塑造了一个被封科举制度荼毒的可怜儒生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世态炎凉的现实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抨击,对受此毒害的儒林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切同情。
示例二:我选择B。“鸿渐”意为“不断飞翔而无落脚之地的鸟”,作者借名字嘲讽方鸿渐一生只能在一个又一个“围城”中颠沛流离;方鸿渐辗转了伦敦、巴黎、柏林三座城市,换了三所大学,然而也仅是“随便听几门功课”,换得一个虚假文凭苟且度日,而后在婚姻围城中苦苦挣扎,摆脱不得,其性格善良又软弱,聪明却无能,作者借此揭示了腐朽文化和崇洋媚外风气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以及社会中的各类争斗和矛盾,在冷嘲热讽中透出悲悯的感叹。
示例三;我选择C。伊凡是一个小官员,因为在剧场打了一个喷嚏,唾沫星儿不小心喷到前面长官的秃头和脖子上,从此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忧郁而死,作者用精妙的笔法、夸张的情节、讽刺的艺术讲述一个荒诞可笑的故事,折射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表现了普通百姓的软弱与不幸,表达了作者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9 12:30:2组卷:45引用:4难度:0.9
相似题
  •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达到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请从小贴士中选择一项,结合作品具体内,赏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小贴士】
          作家常用的讽刺手法有以下几项:A.运用细节刻画进行讽刺。B.运用夸张进行讽刺。C.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2引用:2难度:0.6
  •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51引用:4难度:0.8
  • 3.名著阅读。
          以下是一位同学所做的一本名著的读书摘录,请阅读后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卡。
          摘抄一:像A做这样慷慨仁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A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A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A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什么好人,A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
          摘抄二: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A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这日A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读书任务卡
    (1)两则摘抄出自
     
    (作者名)的作品《
     

    (2)摘抄一中的A指的是
     

    (3)作者认为A是“真儒”,是因为
     

    (4)《中国文学史》中把A这个角色评价为“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形象。结合具体情节,说说A有哪些“理想”的性格特征?

    发布:2024/12/27 12:30:5组卷:18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