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班级开展寻找“世界上另一个你”的活动,从古诗中出发,跨越时空,寻找那一份相似的情绪。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序号 世界上这一个你 世界上另一个你
(1)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和将士们听着远方羌笛悠悠,难以入睡,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哀怨的笛曲,折射出征人的心情。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异曲同工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在听闻战乱结束后,欣喜若狂,连用四个地名,写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连用地名,写出行船之快,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句是③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④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
(3) 《水调歌头》
苏轼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借明月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共看同一轮明月。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情感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⑤
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直到夜郎西
(4)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刘禹锡以问语出之,看到秋风中的雁群,思乡盼归之情油然而生。
王湾面对北归的雁群,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这样的感慨:乡书何处达,⑥
归雁洛阳边
归雁洛阳边
(5) 《山坡羊》
宋方壶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宋方壶用“陋巷箪瓢”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境界。这一典故出自《论语》中颜回的事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⑦
人不堪其忧
人不堪其忧
,⑧
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不改其乐

【考点】理解型默写
【答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随君直到夜郎西;归雁洛阳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8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默写。
    (1)水,引发了人们诸多的遐想,牵动着人们无尽的情思。“
     
     
    ”(郦道元《三峡》)高山飞泉,直冲江面,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李白《渡荆门送别》)滚滚江水牵动着诗人不绝如缕的思乡之情。“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水面如镜,船动不觉,泛舟西湖,尽享悠闲惬意之情。
    (2)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修身理念。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
     
     
    。此之谓大丈夫。”曹操在《龟虽寿》中,用“
     
     
    ”来表明他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32引用:4难度:0.5
  •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行程 心绪 篇目
    行舟江上 看鸟飞天际,家隔千里,王湾感叹“①
     
    ?②
     
    ”。
    《次北固山下》
    停歇潭边 四周竹树环绕,寂静寥落,柳宗元渐觉“③
     
    ,④
     
    ”。
    《小石潭记》
    登飞来峰 极目远眺,信念坚定,王安石豪言“⑤
     
    ,⑥
     
    ”。
    《登飞来峰》
    纵马归途 虽辞官离京,心犹在国,龚自珍自思“⑦
     
    ,⑧
     
    ”。
    《己亥杂诗》

    发布:2024/12/30 23:0:4组卷:15引用:1难度:0.8
  • 3.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悠悠中华魂,拳拳爱国心,浓浓赤子意。爱国,是古诗文常见的主题。龚自珍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借“
     
     
    ”倾吐心曲(《己亥杂诗》);我们在杜甫《春望》的“
     
     
    ”中读到了一个忧国念家者的憔悴形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用比喻手法将国事衰微、个人命运坎坷紧密联系在一起;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展现了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青史留名的伟大抱负;“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助古仁人的忧乐观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歌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