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运用•绝知此事要躬行】
【材料一】
      ①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通俗地说,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浏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③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
      ④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
      ⑤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形)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连续的下划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则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标记。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划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号标记的内容仍然是以一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独立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记忆上,下划线的效果更好。
(摘编自吴嘉欣《为什么做笔记有利于学习》,原载《百科知识》2021年第11期04B)【材料二】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
      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和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
(摘编自姚建礼《初中生语文课堂笔记研究策略》)【材料三】
八(2)班阅读策略运用数据图
小庆组同学围绕“阅读策略与做笔记的方法”搜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你认为“线性策略”和“结构策略”哪种好,为什么?
(2)针对材料三,小庆作为本次汇报小组的组长,需要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写一段话,让同学们学会如何正确合理做笔记,请你帮小庆完成。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100字左右。

【答案】(1)示例:我认为“结构策略”好。因为这种策略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时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并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并将各类纷繁的信息安置在框架的不同层级中。
(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数据显示,近2/3的同学对阅读策略不重视、不了解或不会用。大家看那张读书笔记示例,虽然用到了一些标记或批注的方法,但是也存在不足:如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部分内容都画了下划线,这样无法清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同学们,只有正确合理运用标记法、批注法摘要法做笔记,我们的读书效率才会越来越高,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读书会上,小文同学想和大家谈谈有关“毅力”的话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参与讨论。
    【甲】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乙】      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蒸人。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马比寻常又快,只因地热难停,十分难进。行者道:“师父且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土冷些,再过山去。”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搧,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搧,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
          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三藏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扇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扇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1)阅读下面小文同学的读书会心愿单,帮助他完成心愿。
    读书心愿单填写人:小文
    心愿:好喜欢这个句子,感觉很美,似乎用了特别的手法,有特别的妙处,有同学能为我赏析一下吗? 句子摘录: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留言:小文同学,这个句子
     
    (2)小文同学发现下面的句子在其他绘本里有不一样的翻译。你喜欢哪一种翻译?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课文 ②其他绘本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连锁效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我喜欢第
     
    种的翻译,因为 
     
    (3)鲁迅说:“驰而不息,纵会落后,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两小题。
          ①结合选文【乙】内容,分析唐僧的“驰而不息”的毅力。
          ②小文同学觉得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三次离队就是三次“落后”,但是“落后”中有“成长”。请你结合这三次“落后”的情节,阐述悟空的心智成长过程。
    相关回目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4)小文阅读了以上文字后,发表了以下的见解。你认可小文同学的看法吗?请结合选文,阐述理由。
    小文:布菲老人和取经团队都想通过努力改变环境,而且最后都成功了,只是布菲老人是凡人身躯,取经团队有神魔法术。我觉得布菲老人更有毅力。
    我:
     

    发布:2024/8/7 8:0:9组卷:41引用:2难度:0.5
  •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材料一: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材料二:
          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您”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 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材料三: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1)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后果严重。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B.随着电脑普及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寄居于网络之中。
    C.目前世界上的6000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D.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2)下列关于汉语能力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
    B.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一部分是汉语能力。
    C.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内在的汉语能力。
    D.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道屏障,对外则是一种凝聚力。
    (3)比较材料一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就露水变成了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喜欢哪种表达,分别说说你对这两种表达的理解?
    (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就拯救母语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12/24 8:0:2组卷:9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异军突起的短视频
          短视频一般指长度在15秒到5分钟之间的短片视频。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凭借其精简直观的内容呈现、便捷高效的传播形式、丰富多元的传播主体等优势,已成为受众更加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手段。其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同样是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增长见识、培养技能,短视频创新的表达形式、叙述方式,不但对青少年群体更有吸引力,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体验的效率。
          材料二:青少年沉迷短视频
          如下图。

          材料三:沉迷短视频的危害
          短视频沉迷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长时间看短视频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如眼部疲劳、失眠和影响学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刷短视频上了瘾,一有空就抱着手机,有时连刷3个小时都不停手,对刷视频的时间感知非常模糊。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孩子心智不全,太容易受到影响,但现在手机上的短视频平台软件数不胜数,别说孩子了,就连大人有时候刷起来都没完没了,不停地刷视频使得孩子的自控力下降,不但荒废了学业,更影响了身心健康。
    班级开展“抵制诱惑•正确看待短视频”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上是各小组搜集的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说说短视频具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正确地认识和运用短视频对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接近尾声,请你围绕“正确看待短视频”这一主题发言,谈谈你对短视频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发布:2024/8/20 2:0:1组卷:1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