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废弃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即(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会提高。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 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关系。
(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图2甲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 S5S5。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其除了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之外,还具有 水平水平结构。其中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而成为该地的 优势种优势种。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图2乙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 降低环境容纳量(K)降低环境容纳量(K),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5)假如在草本植物阶段,一种老鼠(起始数量为3000)迁入该地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相当于“J“形增长,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3000×(1+1.47%) 303000×(1+1.47%) 30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6)如图3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图中最可能代表捕食者种群K值的数据为 P2P2。猎物种群数量为 N22N22时,猎物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N
2
2
N
2
2
【答案】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种间竞争;S5;生物群落;水平;优势种;降低环境容纳量(K);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3000×(1+1.47%) 30;P2;
N
2
2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5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