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问题。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 4 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B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仿生建筑”。
B.“仿生建筑”就是仿照生物优美外形建造的建筑物。
C.“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D.“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2)第③段加着重号的字有何表达效果?
(3)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海岛绿色生命线ㅤㅤ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ㅤㅤ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ㅤㅤ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ㅤㅤ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ㅤㅤ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ㅤㅤ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
(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链接材料一】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二】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B.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C.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D.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3)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4)【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发布:2024/11/18 8:0:21组卷:162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庆元的廊桥
刘静 ①廊桥又名屋桥、风雨桥、蜈蚣桥,是在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按结构可分为木拱、平梁、石拱三种。
②庆元现存的廊桥在此基础上样式有所变化,衍生出大约六种。这些廊桥,未用一钉一铆,全靠橡、桁紧密接,桥、廊、楼、亭、阁、屋合一。
③以月山村“月山五桥”为例,如龙桥是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其外观,单跨木拱厚重朴素,重檐翘角飞扬灵动;其内部,藻井的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像朵朵盛开的莲花。整座桥呈“八”字形,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具有宋代木构建筑的遗风。这是一座国宝级的廊桥。与如龙桥遥遥相望的是来凤桥这是一座石拱廊桥。半圆形石拱与溪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圆月形。水从桥洞缓缓流出,原来桥上的一副对联“水从璧玉怀中出,人在莲花瓣上行”是此桥附近美好景色的真实写照。步蟾桥则为大跨度石拱廊桥。步蟾,意味着“步入蟾宫”暗合“进入月山村,必经此桥”,又寓意“蟾宫折桂”。石拱与倒影合成一个大圆圈,互相映衬,远望之,美得动人心魄。其名与月山村呼应,又寓意深远,包含美好祝愿。桥上有对联:“笔伐桂枝何用斧,登云有路步蟾宫。”村民希望学子们走过此桥,均能高中。巧合的是,当地科举出仕之人的确较多。还有别致的白云桥,是斜撑式平梁木廊桥。全长约8米,有廊屋3间。重檐歇山顶,下设花格窗,九檩四柱梁架,中心间顶部设八角天花藻井,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美人靠,中心次间东侧为神龛,桥面用青砖和卵石以几何纹铺授。该桥玲珑别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科学、艺术研究价值。还有袖珍的秆坑桥,是伸臂式平梁木廊桥,全长约?米,净跨不足3米,这可能是全国最小的廊桥了。
④五座廊桥桥身斑驳,飞檐灵翘,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古韵悠然,在岁月的浸润下内化为一种婉约之美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景观图。
⑤从大的结构上看,这些桥有着木拱支架的美妙弧线,十分契合力学原理,技术手法高超。从细节上看,桥上的花窗形态变化繁多,有折扇形、葫芦形、蕉叶形、寿桃形等,一方面起透气作用,另一方面有美化装饰效应。人们行走在廊桥之中,如果没有窗子,就会感到昏暗闭塞。有了这些别出心裁的花窗,通透的同时,又能观望远景,透过不同形状的花窗看到的景色都框上了活泼流动的曲线,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意味深长。
⑥可以这样认为,庆元廊桥“可行”“可望”“可游”,将完美的视觉形象、传统的实用功能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紧密结合,每座廊桥都是颇具特色的建筑典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庆元现存的廊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还有袖珍的秆坑桥,是伸臂式平梁木廊桥,全长约7米,净跨不足3米,这可能是全国最小的廊桥了。发布:2024/11/23 18:0:1组卷:287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老舍的话是为了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⑥段中“化干戈为玉帛”在文中的含义是“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
C.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D.在我国古代,只有宫廷权贵才以喝茶为享受,平常百姓只是用茶解渴而已。
(3)文中④⑤⑥三段都是说明茶的影响力,它们之间的顺序可否更改?请说说你的看法。发布:2024/12/13 4:30:1组卷:56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