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
金谷诗序
【西晋】石崇
余以元康①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②,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游斜川诗序
【东晋】陶渊明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④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①元康,西晋惠帝年号。②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昆仑山最高层名为“曾城”,因而后文有“遥想灵山”。③南阜,南山,指庐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C
A.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B.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C.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D.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A.“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与《<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的“出”是一样的意思,都指京官外调。
B.“或列坐水滨“与《兰亭集序》“列坐其次”中的“列”含义相同,都有“排列”的意思。
C.“疏”,分条陈述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含义和作用均一致。
D.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上面两篇选文都是诗序,诗序一般写在诗集的前面,说明编写的目的、内容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石崇与宾客,王羲之与群贤,陶渊明与邻曲,在聚会赏景之余,皆赋诗述怀,且为诗集作序,其中情感转承,由“乐”而“悲”,可谓一脉相承。
B.石崇的“欢心娱目”,在其别聖金谷园“或高或下”起伏绵延,在“清泉茂林”的清幽,还有这里丰饶的物产,更有宾朋俱为名流的风雅。
C.陶渊明的“欣对不足”,在游斜川时的“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也在三二邻曲的亲和随意,这与石崇的多重官职在身,注重感官享受,则别有一番超然醇和意味。
D.石崇《金谷诗序》和陶渊明《游斜川诗序》都写到了天地山川之美、群贤聚会,更有音乐笙箫相伴,登高赋诗,颇具雅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5)结合上面两篇文章,总结诗序的一些基本特征。
【答案】C;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1)关于下列文言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中“用”的释义为“因为”。
B.“是故圣益圣”中两个“圣”均为活用,前一个活用为动词,后一个用作名词。
C.“下饮黄泉”中“黄泉”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地下的泉水”。
D.“小学而大遗”中“小学”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
(2)关于下列文言句式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疑问句)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句)
(3)关于下列文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跬”解释为“一举足也”,义为“半步”;“步”古义为“脚跨一次”,常喻指极近的距离。
B.爪牙:古代本指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也指精干的护卫,古今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C.句读:阅读文言文的方式,俗称“断句”,文言文句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
D.师说:“说”是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来说明道理的文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
(5)《师说》本段中韩愈运用几组对比批判不重师道的态度?请简要说明。发布:2025/1/1 1:0:5组卷:6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松风阁记
(明)刘基 ①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②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甲】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乙】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丙】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丁】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③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④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1)分析文章开头写雨、露、雷的作用。
(2)把下面的句子放到文本中不同的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A.【甲】
B.【乙】
C.【丙】
D.【丁】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尤
B.盖
C.则
D.而
(5)文末作者说“于是阁不能忘情”,联系全文简析“情”的内涵。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8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蒲松龄《促织》
(二)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C.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即童生,是指科举时代未考取秀才的青年读书人。学使就是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
B.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异史氏是作者自称,《聊斋志异》记载了许多怪异的事,所以叫“异史”。
C.赋敛,释义为田赋,税收。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
D.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
B.“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映了作者对成名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并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
C.蒋氏的自述表明了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影响,表现了蒋氏及其相邻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D.“争奔走”三个字把永州人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其间的无奈和酸楚更是让人同情,表明毒蛇虽然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5)选文二中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时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对比。发布:2024/12/13 13:30:2组卷:1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