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①早晨,四(2)班班主任孔老师一进教室,就被同学们叽叽喳喳地围着报告:“教室后面朝外的一块窗户玻璃破了。”
②“好的,我知道了。”孔老师说。孩子们便散到了座位上开始读书,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紧靠破窗户坐的是王小明同学,他嘟着嘴巴。
③“王小明,不要紧的,快夏天了,窗户没玻璃还凉快点儿呀。”孔老师安慰王小明。
④可是,在上午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王小明却撅起了嘴巴。原来,有苍蝇从破窗户里飞了进来,歇在王小明的书本上,时而飞来飞去和他逗趣儿呢。原来,窗外不远处,就是学校的一个垃圾堆。
⑤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放学,撅着嘴的王小明回家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立刻安排爸爸的工作:“你拿条烟去一趟孔老师家,让他明儿把小明的座位换一换。”
⑥第二天第一节课,王小明和李飞换了座位。和苍蝇做一天朋友的李飞下午回家把这事又说给了爸爸听,在市财政局做局长的爸爸把电话打给了学校的张校长,张校长给孔老师下命令:“把李飞的座位换一换。”
⑦这样,第三天时,李娟坐到了破窗户旁,李娟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心疼孙女的爷爷立刻提着两瓶酒到孔老师家拜访。
⑧第四天,张平的妈妈买了水果去了趟孔老师家。
⑨第五天,王丽的爸爸挟着“脑白金”上门拜访孔老师。
ㅤㅤ⑩……
ㅤㅤ⑪等到第二周的时候,全班54名学生竟然有33名家长用不同方式找了孔老师,希望家里的孩子不要坐在那扇破窗户旁。
ㅤㅤ⑫可是,吴一坐在那地方的时候,窗户却安上了一块亮透透的玻璃。“是谁安上去的?”孔老师问。
ㅤㅤ⑬“是我。花一元二角划了块玻璃安上的。”吴一轻轻地说。
ㅤㅤ⑭下午学校放学后,孔老师留下四(2)班学生召开“一块玻璃值多少钱”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不知孔老师葫芦里卖的是啥药,等到孔老师打开两个大盒子时才恍然大悟。两个大盒子里装着满满的礼品,有烟有酒有水果,每件礼品上写着一个学生的名字。
ㅤㅤ⑮“同学们,一块玻璃价值不小哩,这些就是它的价值。”孔老师指着两个大盒子说。“换成钱的话,值三千元左右吧,还要加上几个当官的家长使用权力的价值。可是,它实际的价值是多少?请吴一同学说说。”
ㅤㅤ⑯“一元二角。”一个响亮的声音。
ㅤㅤ⑰“一元两角元只是表面的。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破了玻璃的窗户的时候,这时,不要只靠爸爸妈妈,靠金钱和权利来解决。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靠自己有时真的很简单。”孔老师又说。
ㅤㅤ⑱孔老师按名字将礼品发给了学生,同学们,提着礼品准备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说这块玻璃值多少钱哩。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叽叽喳喳:文中是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孔老师报告玻璃破了的事。文中是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孔老师报告玻璃破了的事。
②恍然大悟:文中是指同学们突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开这次班会。文中是指同学们突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开这次班会。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四(2)班教室后面一块玻璃破了,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靠破窗户坐,想了各种办法,最后吴一同学花了1.2元安上了玻璃,孔老师为此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本文主要讲了四(2)班教室后面一块玻璃破了,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靠破窗户坐,想了各种办法,最后吴一同学花了1.2元安上了玻璃,孔老师为此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D。
A.撅着嘴的王晓明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立刻带着烟去了孔老师家。
B.一块玻璃的实际价值是三千元左右。
C.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破了玻璃的窗户的时候。这时,要靠爸爸妈妈来解决。
D.孔老师按名字把礼品发给学生,是想让学生们明白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靠自己解决。
(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同学们叽叽喳喳地报告:“教室后面朝外的一块窗户玻璃破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点题的作用。内容上交代了家长们给孔老师送礼品的起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点题的作用。内容上交代了家长们给孔老师送礼品的起因。
(5)请根据本文内容发挥想象:当吴一得知明天要坐在那个破窗户边时,他会怎么想呢?
哎,明天我就得被讨厌的苍蝇骚扰了,怎么办呢?嗯,有了,我今天放学就去划一块玻璃,明天安上去就可以了。哎,明天我就得被讨厌的苍蝇骚扰了,怎么办呢?嗯,有了,我今天放学就去划一块玻璃,明天安上去就可以了。
(6)班会课结束后,孔老师将礼品发回给了学生,这种做法对吗?你觉得孔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老师这种做法是对的。我觉得孔老师是一位无私、不贪财、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孔老师这种做法是对的。我觉得孔老师是一位无私、不贪财、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7)孔老师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破了玻璃的窗户的时候。”你认为文中“破了玻璃的窗户”实际上是指什么?请联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解决“破了玻璃的窗户”这种情况的。
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麻烦。如:我不喜欢与调气包做同桌,我可以利用淘气包的爱好与他达成协议,帮助或支持他,但是一定得遵守纪律,这样岂不一举两得。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麻烦。如:我不喜欢与调气包做同桌,我可以利用淘气包的爱好与他达成协议,帮助或支持他,但是一定得遵守纪律,这样岂不一举两得。
【答案】文中是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孔老师报告玻璃破了的事。;文中是指同学们突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开这次班会。;本文主要讲了四(2)班教室后面一块玻璃破了,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靠破窗户坐,想了各种办法,最后吴一同学花了1.2元安上了玻璃,孔老师为此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D;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点题的作用。内容上交代了家长们给孔老师送礼品的起因。;哎,明天我就得被讨厌的苍蝇骚扰了,怎么办呢?嗯,有了,我今天放学就去划一块玻璃,明天安上去就可以了。;孔老师这种做法是对的。我觉得孔老师是一位无私、不贪财、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麻烦。如:我不喜欢与调气包做同桌,我可以利用淘气包的爱好与他达成协议,帮助或支持他,但是一定得遵守纪律,这样岂不一举两得。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2引用:4难度:0.9
相似题
-
1.阅读乐园。
优雅的清洁工
在老家的县城,有一位年轻英俊的清洁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中的摇铃。当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时髦,干干净净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一天,我还看见他用扫帚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二三步远的簸箕内,还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原先他在省城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自己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从文中找出描写清洁工外貌的词语写下来
(2)请给文中第4自然段空白处加标点。
(3)用“
(4)先判断下面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再请你写一个比喻句。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时髦,干干净净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
(5)你觉得清洁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发布:2025/3/10 18:0:1组卷:89引用:1难度:0.3 -
2.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一把咖啡壶,支持着他一天写十几个小时的文章。
一次,他写一部小说已经
一小时很快就到了。朋友看见巴尔扎克睡得那么香,心想:“他为了挤(jī jǐ)时间写作,一点儿也不顾及身体,就让他这一次好好睡一觉(jué jiào)吧。”于是,这位朋友没有
被弄得尴尬的那位朋友,望着巴尔扎克奋笔疾书的背(bēi bèi)影,无奈地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
(1)请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画“√”。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勤奋
(4)从下面的四组词语中选择一组你认为最合适的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①继续 支持 耐心 延误 ②持续 支持 忍心 耽误
③持续 坚持 信心 耽误 ④继续 坚持 忍心 延误
(5)你觉得巴尔扎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6)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7)请把文中的中心句抄下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中心句:
我的感受:发布:2025/3/10 22:0:1组卷:95引用:3难度:0.5 -
3.16秒钟的生死抉 2006年11月14日,上午11时17分,身为兰空某团驻地飞行员的他驾着一架某型歼击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任务。
“639起落架好,大力臂!”“639襟翼全放!”12时02分许,他接连向指挥员报告。“检查好三转弯!”“着陆!”指挥员回答。
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正常。12时04分09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发动机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一群鸽子扑面而来。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突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
“我撞上鸟群了,我要调整跳伞。”12时04分09秒,他向塔台紧急呼叫。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往往会报告“我撞鸟了,跳伞!”而他却报告说“要调整跳伞”,他到底要调整什么?不等指挥员回答,12时04分15秒时,他又紧急呼叫:“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眨眼工夫,12时04分18秒,他又急呼:“我已经收起了起落架,迫降!”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快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飞机机头微微上仰,着陆在跑道的延长线,并像箭一样地向前冲出。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时,一道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扑挡而来。12时04分25秒,
“轰”的一声巨响,飞机灰飞烟灭。爆炸声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在残骸断片中,归于寂静。
他壮烈牺牲了。从飞机的残骸断片中,人们只找到他被烧焦的躯体。
短暂而又漫长的16秒,他本有三次机会选择跳伞逃生。可三次生还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是什么催生他迫降着陆的念头?事故发生后,人们才知道,飞机上载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就在他撞上鸽群的那一瞬间,如果他不调整飞机而直接跳伞,飞机很可能坠毁在村庄田野--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1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共有814户人家;沿下滑轨迹,则依次分布着3个村庄,268户,3500余人……
他就这样去了。为了成百上千个生命,他选择了把所有的不幸留给自己,而换来航线下方村庄和百姓的平安。
2008年2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上,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这样的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他就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
(1)文章中的这件事是按
(2)文中16秒的时间短暂而又漫长的,
那么称之为“短暂”的原因:
(3)从文中找出李剑英不选择跳伞逃生的原因。
(4)结合短文内容谈谈李剑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发布:2025/3/12 4:30:1组卷:17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