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 ),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孤芳自赏。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鸡零狗碎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喜怒哀乐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超尘脱俗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 )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三分仙气,七分俗气,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在上文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BB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18:30:2组卷:37引用:2难度:0.6 -
2.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节选自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1)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点字“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
A.还有四五个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B.你不信吗?院子里还有一棵更老的呢。
C.有什么好玩的等会儿再说,我看书呢。
D.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2)同样是表达这里没有秋虫的意思,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不容留秋虫的地方!”和“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却有着不同意味。请简要说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4:30:2组卷:53引用:9难度:0.7 -
3.阅读,回答问题。
对于当下的成年人,小人书是童年时代形影不离、至亲至爱的伙伴。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手捧小人书,不吃饭、不念书、不听课,而挨说受骂的往事。记得有两个同学看剑侠小人书走火入魔,离家远走,声称要上峨眉山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结果刚出城市就吓哭了。那时的孩子多么单纯!可如果孩子不单纯,①?
②。鼎盛时期藏书五百余种,全家人都是借阅者。逢到他们借书时,连平时威严似虎的父亲也和颜悦色起来。除了小人书,谁也无法使父亲的面孔变个季节。我便把零钱、压岁钱、卖破烂的小钱,全拿去买小人书,努力补充货源,好保住自己这特殊的地位。人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原是要费很大的力气呵!
如今在书店几乎找不到一本那种巴掌大小的小人书了。一如童年,去而不见。难道时代一定要把它捆在旧报纸里?到底是生活淘汰了这种方式,③?
(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C.你怎么见了他就拘谨起来,说话时舌头像短了半截。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发布:2025/1/1 3:0:1组卷:11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