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疟疾是由已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按蚊吸入疟疾病人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发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病人涵盖非洲、印度、东南亚、中美洲等热带区域。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预防疟疾的措施主要有:
①积极治疗疟疾病人;
②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
③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
④搞好个人卫生; ⑤睡觉时最好要挂蚊帐;
⑥外出要在身体裸露部分涂些避蚊油膏等;
⑦进入疟区前必须服药预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看,疟疾属于哪类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疟疾的病原体是 疟原虫疟原虫,这种病原体的两个宿主是 按蚊和人按蚊和人。
(2)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CC
A.乳酸菌
B.酵母菌
C.草履虫
D.噬菌体
(3)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 抗药性抗药性而失效停用;青蒿素作为抗疟药物,能够破坏疟原虫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虫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能量能量。
(4)黄花蒿是提取青蒿素的重要原料。目前,人们对黄花蒿的种植与采收做了一系列研究。例如,为了研究黄花蒿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研究者将多粒黄花蒿种子置于不同条件下,以2片子叶展开者视为正常发芽,统计发芽率,结果如表。由表中数据可知,在 光照和20℃光照和2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发芽率 | 温度 | ||
10℃ | 20℃ | 30℃ | |
光照 | 69.25% | 93.0% | 41.5% |
黑暗 | 31.25% | 30.0% | 0 |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
,在预防疟疾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②③⑤
②③⑤
(填写序号);属于保护易感者的是 ④⑥⑦
④⑥⑦
(填写序号)。【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答案】寄生虫性传染病;疟原虫;按蚊和人;C;抗药性;能量;光照和20℃;血液传播;②③⑤;④⑥⑦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新冠肺炎如今正在全球大肆传播,2019-nCoV 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让人产生发热、无力、干咳的症状,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6 8:0:1组卷:67引用:1难度:0.4 -
2.“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率先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截止2021年4月21日,我国新冠疫苗的接种已超过2亿剂次。
(1)如图中属于符号的是
(2)从免疫反应的角度来看,新冠疫苗是
(3)为了建立“群体免疫”,我们国家推行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来看,接种疫苗属于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发布:2024/12/15 8:0:1组卷:1引用:0难度:0.5 -
3.在非典流行时,将染上该病的病人进行隔离,这种措施属于( )
发布:2024/11/29 18:0:4组卷:13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