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保护星星闪烁的家园
付丽丽
      ①晴朗的夏夜,抬起头,看漫天繁星,偶尔还会有流星划过,这是很多人儿时生活的情景。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电子产品琳琅满目,却“仰望星空”而不得。每每抬头,要么是看不到,即使看到,也屈指可数。
      ②叹息之时,好消息从遥远的西藏传来。近日,西藏那曲、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暗夜顾问委员会正式收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
      ③要进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至少应达到两方面标准:其一是当地的暗夜条件本身已经符合天文观测要求;其二是要有具体的地方单位或组织承担和已经推动了暗夜保护工作,包括对地方群众的天文科普教育。
      ④阿里、那曲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大气通透度好,城镇化程度不高,光污染较少,夜天光条件就比较好,因此在天文观测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因而阿里的自然条件甚至达到了世界顶级天文观测数据指标,继著名的美国夏威夷莫纳克亚、智利阿塔卡马之后,被国际学者称为世界天文观测的“第三极”。此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为给阿里天文台选取最佳位置,整个团队曾耗时数十年。天文爱好者说:在阿里天文台基地,晚上一抬头,感觉离天特别近,银河无比清晰,似乎一伸手就能摘到星星。在这里,可以很轻松地拍下银河,以及任何你想拍的星座。
      ⑤众所周知,夜更黑、星更亮,暗夜环境对于天文观测意义重大。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姚永强表示:暗夜条件,通常是指要求夜天光背景亮度低,要低于21.6星等每平方角秒。如果天光太亮,就看不到暗星了。所谓星等,是衡量天体亮度的参数,星等差一等,天体亮度就差2.512倍。而人类在理想状态下最暗可以看到7等星。根据国际暗夜协会(IDA)的标准,暗夜是由“天空黑暗读数”或者说“夜天光背景指数”来定义,暗夜天光指数最高可达到24(平方角秒),黑暗度跟冲洗胶片的暗房差不多,城市上空的夜空指数一般在10-17左右。也就是说,指数越高,夜空越暗,肉眼以及天文观测仪器能够看到的天体就越多。
      ⑥在著名的《耶鲁亮星星表》中,共有9096颗星星。它们的亮度都亮于6.5等,是理想情况下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的星星。也就是说,考虑到白天黑夜的交替,仅凭肉眼,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至少看到4000颗星。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调查显示,在纽约远郊的人们在万里无云的夜晚可以看到250颗星星;靠近市中心的人,可能只能看到50颗星星。而科学家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光污染问题,现在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明亮的银河。当城市越来越繁华、灯光越来越灿烂,星星们只能默默“退场”。
      ⑦这无疑是天文学家的噩梦。原本建设在大城市周边的天文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光污染的影响。目前,我国天文观测的天光情况同样并不乐观,一些传统的光学天文观测站已经很大程度上受到光污染影响。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都受到周边城镇人工灯光造成的严重光污染,天光亮度增强。有些天文观测站被迫迁移或者不再做专业的天文观测。
      ⑧这只是可见光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实际上,现代天文观测窗口涵盖从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到红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波段。目前,在其他电磁波段同样受到干扰,比如城市内一些无线电发射装置也会对天文观测产生影响。
      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姚永强认为,“暗夜保护地”是公益性的项目,主要目的是提升民众的自然保护意识,特别是向青少年及孩子们开展暗夜保护宣传和天文科普活动,项目的教育属性本身就决定它需要积极地向更多地方推广。
      ⑩我国未来“暗夜保护地”项目具备向更多地方推广的条件和可能,如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很多地方都具有非常好的暗夜星空条件,在浙江、江苏、山西、四川等内陆地区和省份的城市周边村镇、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地方,也都可以推进保护地试点合作,为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孩子们提供一处能够亲近自然、抬头便能仰望满天繁星,开展天文科普、星空摄影的良好场所。
(1)西藏那曲、阿里为什么能被收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
(2)第⑥⑦⑧段都是说明光污染的影响的,能否去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3)开展“暗夜保护地”项目有哪些现实意义?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说明顺序举例子列数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5 8:0:2组卷:37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蟋蟀不再歌唱
    叶子
          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每当需要交配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声,以期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蟀们基本沉寂了下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考艾岛近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在夏威夷考艾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
          ⑥聪明的蟋蟀们自有办法。科学家发现,公蟋蟀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仅能保住性命而且能成功求偶。在考艾岛,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为长期不摩擦,已经慢慢退化,不能用来唱歌了。但仍有一些蟋蟀拥有正常的翅膀,它们常常如祖先一样在野外快乐地歌唱。每当这时候,它们的附近总会有一些已经不再唱歌的公蟋蟀潜伏着,只要出现母蟋蟀的身影,潜伏的蟋蟀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母蟋蟀吸引过来,横刀夺爱,成功交配。
          ⑦科学家们认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1)请简要说明夏威夷考艾岛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
    (2)请指出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
    (3)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
    (4)请写出你从末段划线文字得到的启示。
    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发布:2024/12/27 0:0:1组卷:171引用:7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 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1引用:8难度:0.5
  • 3.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完成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发布:2024/12/15 1:30:2组卷:221引用:16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