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永安简平王高浚,字定乐,神武第三子也。初,神武纳浚母,当月而有孕,及产浚,疑非己类,不甚爱之。而浚早慧,后更被宠。年八岁,问博士卢景裕曰:“祭神如神在,为有神邪?无神邪?”对曰:“有。”浚曰:“有神,当云祭神神在,何烦‘如’字?”景裕不能答。及长,嬉戏不节。①曾以属请受纳,大见杖罚,拘禁府狱,既而见原。后稍折节,颇以读书为务。元象中,封永安郡公。豪爽有气力,善骑射,为文襄所爱。文宣性雌懦,每参文襄,有时涕出。浚恒责帝左右:“何因不为二兄拭鼻?”由是见衔。累迁中书监、兼侍中。出为青州刺史,虽颇好畋猎,聪明矜恕,上下畏悦之。天保初,进爵为王。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②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今因酒败德,朝臣无敢谏者,大敌未灭,吾甚以为忧。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人有知,密以白帝,又见衔。八年,来朝,从幸东山。帝作狐掉尾戏。浚进言,此非人主所宜。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浚寻还州,又上书切谏。诏令征浚,浚惧祸,谢疾不朝。上怒,驰驿收浚,老幼泣送者数千人。至,盛以铁笼,置北城地牢下。明年,帝亲将左右,临穴歌讴,令浚和之。浚惶怖且悲,不觉声战。帝为怆然,因泣,将赦之。长广王高湛进曰:“猛兽安可出穴?”浚有雄略,为诸王所倾服,帝恐为害,乃自刺浚。每下,浚辄以手拉折之。于是薪火乱投笼,烧杀之。天下为之痛心。
——节选自《北齐书•高浚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

A.嬉戏不 :节操
B.由是见 :怀恨
C.密以 :告诉
D.疾不朝 :推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B

A.今酒败德 得遍观群书
B.盛铁笼 刀劈狼首
C.浚惶怖 北山愚公,年九十
D.天下之痛心 不足外人道也
(3)文中①②两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D

A.①曾因请托接受采纳,被狠狠地处以杖罚,拘禁在官府中的监狱,不久被放回原地。
②二哥在以前的时候,处理的政务不是很少,自从登基以后,见识大大长进。
B.①曾因请托接受贿赂,被狠狠地处以杖罚,拘禁在官府中的监狱,不久被饶恕。
②二哥在以前的时候,处理的政务不是很少,自从登基以后,见识大大长进。
C.①曾因请托接受采纳,被狠狠地处以杖罚,拘禁在官府中的监狱,不久被放回原地。
②二哥在以前的时候,不是很明白事理,自从登基以后,见识大大长进。
D.①曾因请托接受贿赂,被狠狠地处以杖罚,拘禁在官府中的监狱,不久被饶恕。
②二哥在以前的时候,不是很明白事理,自从登基以后,见识大大长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

A.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B.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C.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宫/
D.浚又于屏处召杨遵彦/讥其不谏/帝时不欲大臣与诸王交通/遵彦惧/以奏帝/大怒曰/小人由来难忍/遂罢酒还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博士在文中指官职名,一般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郡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北齐时郡公为仅次于郡王的封爵,有实封、虚封两种。
C.驿指专供古代官员、商旅等人在途中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D.槊是中国古代骑兵使用的重型武器,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是类似于红缨枪的攻击武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A.高浚年幼聪慧,善于思考。小时候高浚因为聪明而改变了神武帝对他的态度;他提出的有关祭神有无的疑问,使博士卢景裕也无从回答。
B.高浚为人耿直,受到记恨。起初,因责备皇帝身边的人不替文宣帝擦鼻子而被记恨;后来直言劝谏皇帝不应嗜酒败坏德行,又遭文宣帝怀恨。
C.高浚为人宽厚,很得民心。在青州刺史任上,他宽厚而富有同情心,周围的人对他既敬畏又喜欢;后被朝廷拘捕,青州老老小小几千人哭泣着为他送行。
D.高浚因才殒命,结局悲惨。他被关在地牢铁笼之中,文宣帝本有赦免之心,终因担心其雄才大略会危害到自己而将他杀害。

【答案】A;B;D;A;C;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茑,依树蔓生,一名寄生,叶似芦,其子赤黑色,味甘美。过者见,爱其葱郁,若忘其在树也。一日,工师入山伐树茑与俱尽虽有爱者不能为之计。因叹茑能自植,何不可永其天年!即不然,凭于山崖石壁,亦得以长享雨泽。乃委身树木,以致横遭斧斤。然则天下亦何者可不慎所凭依耶?
    (选自《寓林折枝》)(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工师入山伐树茑与俱尽虽有爱者不能为之计
    (2)作者认为茑之悲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4/12/26 23:0:1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6引用:5难度:0.7
  • 3.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 不若弃
    B.可一战 故为贪利诱之
    C.入见 止以待之
    D.战长勺 玮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小惠未
    ②神弗
    ③玮侦虏兵已远
    ④玮又使人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发布:2024/12/27 0:0:1组卷:110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