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着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交汇地带,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湖水主要依赖河流汇入和大气降水。几十年来,青海湖的水位、面积发生着变化,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青海湖是阻挡西部沙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和典型的生态系统脆弱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流域内一直以畜牧业生产为主;50年代到2005年间,流域内大量开垦草原4.49万km2,尤其在湖东和江西沟等地开办农场;到1986年实际耕地只有2.22万km2,50.6%开垦面积沙化。

青海湖区人口增长变化及比较 单位:人口规模(万人)年均增长(%)
年份 | 青海湖区 | 青海省平均 | 全国平均 | |||
人口规模 | 年均增长 | 人口规模 | 年均增长 | 人口规模 | 年均增长 | |
1953 | 5.48 | 167.65 | 59434.67 | |||
1964 | 12.94 | 7.36 | 214.56 | 2.23 | 69794.34 | 1.46 |
1982 | 19.16 | 2.15 | 389.57 | 3.22 | 100817.5 | 2.02 |
1990 | 22.16 | 1.82 | 445.69 | 1.68 | 113368.3 | 1.47 |
2000 | 21.92 | *-0.11 | 518.16 | 1.5 | 126583 | 1.1 |
1950~2000 | 2.55 | 2.17 | 1.54 |
*因经济建设、或某个工程、地区环境恶化等原因人口迁出。
(1)分析青海湖流域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归纳青海湖1974年以来面积年际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2005年以后青海湖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青海湖环湖地区出现沙漠化现象,2005年以前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沙漠化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青海湖水量增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故答案为:
(1)以降水补给和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交汇地带,夏季受来自于东南和西南气流的影响,以及北部山脉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积雪融化,起到了河水补给作用。
(2)总体特点:2005年以前,青海湖面积总体是下降趋势;2005年以后,面积总体里增大趋势。
主要原因:青海湖的水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径流。2006年以后,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之和大于蒸发量,青海湖面积增大。
(3)人为原因:湖区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需求增加,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土地裸露,沙漠化不断加剧。
(4)青海湖水量增大,湖泊面积增大;可以调节流域内周边地区的气候,空气湿度增加,使降水量增加,气温日较差变小;有利于周边植被的恢复和生长,沼泽等湿地增大;有助于减缓沙漠面积的扩大,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1)以降水补给和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交汇地带,夏季受来自于东南和西南气流的影响,以及北部山脉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积雪融化,起到了河水补给作用。
(2)总体特点:2005年以前,青海湖面积总体是下降趋势;2005年以后,面积总体里增大趋势。
主要原因:青海湖的水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径流。2006年以后,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之和大于蒸发量,青海湖面积增大。
(3)人为原因:湖区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需求增加,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土地裸露,沙漠化不断加剧。
(4)青海湖水量增大,湖泊面积增大;可以调节流域内周边地区的气候,空气湿度增加,使降水量增加,气温日较差变小;有利于周边植被的恢复和生长,沼泽等湿地增大;有助于减缓沙漠面积的扩大,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发布:2024/12/18 15:0:1组卷:21引用:7难度:0.5 -
2.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
发布:2024/12/31 11:0:1组卷:4引用:2难度:0.8 -
3.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六年来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取得诸多标志性进展。如图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图。
(1)分析京津冀各区域内部整体性的形成原因。
(2)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区域的特征及其关系。发布:2024/12/31 13:0:1组卷:2引用:2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