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依靠少吃、甚至节食来实现“闪电瘦”的愿望并不现实,还很有可能越饿越胖。
为什么饿得前心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于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人体的总能量平衡取决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部分。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减少能量摄入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础代谢可能会下降,导致即使减少了能量摄入,① 。换句话说,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当你试图“饿”它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它会下调基础代谢率,这也是人类能进化至今的一个原因——“适应”。这种“适应”就造成了“你少吃,它少用”“不吃也不瘦”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人群,② ,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肥胖人群在节食后更容易发生显著的能量补偿。所以,单纯靠少吃甚至不吃来减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减重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基础代谢率的显著下降,反而③ 。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依靠少吃甚至不吃不能实现变瘦的原因。②能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吸引读者注意力,启发读者思考。
(2)①也无法实现减重 ②能量补偿程度有很大差异 ③变得更容易胖了
(2)①也无法实现减重 ②能量补偿程度有很大差异 ③变得更容易胖了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9引用:3难度:0.4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拜乔惟良先生为师时,我十六岁。先生当年六十一。我一十六时,他六十一。那么,先生七十二时,我二十七。先生八十三时,我三十八。可是,他没有活到八十三。我二十七时,他老人家去世了,那年,先生七十二。
我请教了数学老师,他X、Y地写出一串公式。公式我没弄明白,结果知道了:只要公差是11,数字颠倒一下都是成立的。比如26和62,11年之后,小的37,大的73。不过,道理是一回事,情感是另外一回事。我宁可相信这是缘分。
先生把事情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别人的意志下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在小工厂修蓄电池;一种是在自由的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先生认为,前一种事是为了谋生,不能不去做。但是,人之为人,不在这件事上。要成为自己,先生形象地说就是要会“玩”。
玩什么?怎么玩?先生在《笔生花赋》的结尾说:“身闲置酒,调筝弄赋,读画恒文,再写名芳。”白话一点说,就是玩音乐,玩文学,玩绘画。
(1)文中划横线处反复使用数字,有何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设问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2.下面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手法相近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0/17 16:0:2组卷:34引用:2难度:0.8 -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7引用:6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