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2020年,东非爆发近25年来最严重蝗灾,联合国估计这场蝗灾可能会引发东非国家面临粮食问题。蝗虫的防治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比如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光。保护农田青蛙也能有效的防治蝗害发生。化学防治可以研制出一种只针对蝗虫的药物。但是新杀虫剂可能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繁殖出抗药性的后代。
(1)根据题中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
(2)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颜色大多为灰褐色,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蝗虫的口器特征是由 基因基因所决定的
(3)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引入青蛙、鸭子等物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 自动(我)调节自动(我)调节,使农田生态系统更稳定。
(4)大量杀虫剂可能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B。
A.抗药性是蝗虫为适应环境而变异产生的
B.药物对蝗虫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C.蝗虫经繁殖后,子代抗药性肯定比亲代强
D.蝗虫为了不被杀死,努力使自身的抗药性增强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基因;自动(我)调节;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7 17:0:2组卷:7引用:0难度:0.5
相似题
-
1.在远离大陆、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不发达的类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发布:2024/12/30 15:0:5组卷:69引用:13难度:0.9 -
2.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多,有利于植物获取足够多的二氧化碳,如果其数量太多,也容易导致植物失去水分过多。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200多年前树叶上的气孔数量比现在多,现在树的幼叶气孔数量与200年前一样多,随着生长,会失去一部分气孔。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0 13:0:5组卷:34引用:1难度:0.6 -
3.蛇类所捕食的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分布广泛。红纹滞卵蛇是我国湿地环境中常见的蛇类,野生环境中体表具有“纵纹”和“斑块”两种花纹。“纵纹”类似于荷叶叶柄的纹路,而“斑块”则容易藏在芦苇、香蒲等植物叶丛的投影中。
(1)蛇是爬行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蛇类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
(3)在以荷花为主要植物的湿地环境中,分布的红纹滞卵蛇可能以发布:2024/12/30 8:0:1组卷:54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