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CO2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
【CO2的发现】
(1)西晋张华著作《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分解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同石灰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 高温 CaO+CO2↑CaCO3 高温 CaO+CO2↑。
(2)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他将该气体命名为“森林之精”。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3)1773年,拉瓦锡首次通过实验测出了CO2组成,他测得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3.5%~28.9%,你算出CO2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27.327.3%(精确到0.1%)。
【CO2的吸收、应用】
(4)CO2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CO2。
②风化岩石中的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CO2+H2O=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
(5)CO2的捕捉:利用氨水(NH3•H2O)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下:

吸收塔中NH3•H2O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 增大NH3•H2O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增大NH3•H2O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6)回收的CO2与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合成甲醇(CH4O)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3H2 催化剂 高温CH4O+H2CO2+3H2 催化剂 高温CH4O+H2。
高温
高温
催化剂
高温
催化剂
高温
【答案】CaCO3 CaO+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7.3;光合作用;CaCO3+CO2+H2O=Ca(HCO3)2;增大NH3•H2O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CO2+3H2 CH4O+H2
高温
催化剂
高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7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以下是摘录小丽同学化学笔记本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9/15 9:0:8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4)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A.氯酸钾中混入了高锰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5)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
(6)利用装置A和装置E制取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为
(7)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为
(8)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污染少等优点,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
①某同学将稀盐酸和石灰石混合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达式为
②如图B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软塑料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到瓶子变瘪且发布:2024/9/23 14:0:9组卷:234引用:1难度:0.5 -
3.小何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图B中的现象是
(3)如图C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解释其原因:发布:2024/9/12 6:0:10组卷:7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