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
材料一:旅游已成为当前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旅游过程中,游客“霸座”、景区泡脚、乱刻乱画、乱丢乱扔、随意攀爬等陋习总是很煞风景……多起不文明事件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议论和思考,对文明旅游的期待也愈加强烈,一些公民素质“欠费”、文明“余额”不足的现状必须改变,文明礼让才能畅行天下。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请回答:
(1)“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怎样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材料二:《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止于至善”内涵的理解。
(3)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考点】行己有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4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