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老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静止滚下,观察小球在水平棉布表面滚动的距离;再去掉棉布,重复上述操作。
(1)两次实验,小球都从斜面的顶端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球到达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使小球到达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
(2)让小球在不同的表面上运动,目的是:改变阻力大小改变阻力大小。
(3)实验时,小球都运动到两个表面的A点以外,无法比较小球在两个水平表面上滚动的距离。
①在图中画出小球在木板表面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②利用已有的装置,设计一个改进实验的方案,能比较小球在不同表面的滚动距离。方案是:将斜坡的坡度改小,让小球早停下来将斜坡的坡度改小,让小球早停下来。
【答案】使小球到达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改变阻力大小;将斜坡的坡度改小,让小球早停下来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1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如图甲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假如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用序号①②③④来表示);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①是事实,②③是推论,④是假设
B.②是事实,①③是推论,④是假设
C.③是事实,①②是推论,④是假设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3)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由 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的 表现出来;
(4)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 不变。发布:2024/8/21 3:0:1组卷:209引用:3难度:0.5 -
2.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下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 ,通过的距离越长。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处于 状态。
(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同一粗糙水平面(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若没有改正错误,此时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f1f2(选填“>”“<”或“=”)。发布:2024/8/14 12:0:1组卷:595引用:2难度:0.4 -
3.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情景。
(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
(2)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说明它在此表面上受到的阻力最。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到达光滑水平面上后将做运动,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定律,这个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即: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在图丙中,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则可以探究小车的动能与的关系。
(5)由本实验还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有关。发布:2024/8/14 4:0:1组卷:200引用:3难度:0.4